第331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大成的官员的休沐制度规定:父母在三千里以外者,每五年有三十天的探亲假;父母在五百里以外者,每三年有十五天的探亲假。儿子及冠礼有三天的假期;子女婚事有九天假期;等等;路途中所需花费的时除去不算。

所以按照朝廷的规定,他符合第二个回乡探亲的要求,每三年才有一次回乡探亲的假期,每次能回去半个月的时间,前后来回的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另外算。如果他们来回的路途中快一点的话,到时候他在家多待几天也可以不是?

这一天他们到了礼部来申请回乡探亲的事,李问才知道了大成的这些官员休假的制度,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整一个心情都只有“坑爹”两个字。

三年才能回一次家探亲?!勒个去了!是不是太久了一点啊?

在这个朝代要当一个公务员可真不容易啊!有家不能回,李问是发自内心的觉得。

还有什么上十天班才能休一天的假,一个月才休三天的假,其余的时间都要按时去上班…

“……”李问。

不过这是他自己选的路,就是跪着都要走下去。大不了当个三五年的官,要觉得当官不好玩,可以学学他老师,早早的就申请退休,李问的心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个时代当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这么差,尽管是早就知道了,但是这会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再一次到礼部来,比起上面两次,这一次礼部的官员们对他们的态度的热情无比。

陆长平陆大人就是礼部的右侍郎大人,有人在朝好办事,他们要申请三日后回乡探亲的假期很快的就被批了下来。

也是到了现在,内部一些官员们才知道了陆知书陆探花郎是陆长平陆右侍郎的亲侄子。难怪他们陆大人这几日这么高兴,原来是自家亲侄子中了探花郎,这能不高兴吗?也就陆长平藏的这么深,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出来给他们大家知晓。

听闻这个陆探花郎是还未娶亲,不知道家中可有说亲了,一些家中有妹子闺女待嫁闺中的人就起了心思,日后陆探花在京城有陆大人相护,前途必然是无可限量,所以一些人有意无意的就到陆长平陆大人这里来打听探花郎的消息。

别人的这些心思陆长平也不是不清楚,从前侄子年纪不大,还一心扑在读书上,因而亲事就耽搁到了现在。这一次侄子考进了一甲第三名,中了探花,这亲也是该议一议了。

前不久家中夫人还问起了他这个事情,陆长平打算给家中去了信,问问家中母亲和兄弟的意思,若是家中母亲和兄弟同意,他这个大伯就代替家中母亲做一回主,让家中妻子帮忙在这京中相看相看,给侄子找一桩门当户对的好亲事,说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女子

“嗯,你到京中读书多年,都未有回家去看望过父母长者,是该回去看看他们我暂时离不了京,你且代我回去看望你祖母,代我向阿母和你父亲他们问个好。”陆长平知道侄子这几年在京中读书,未曾回去看往过父母长辈,他入了官场当官,无故不能随意离开京城,想回去故乡看望一眼老母亲就更难的事了。

陆长平知道官场的不容易,所以这个时候侄子说要回家中看往父母长者,陆长平并不会阻止他。

陆知书应了一声“是,等侄儿回去,一定会告知祖母和父亲他们。”

“嗯。之前你在准备科考之事,我就没与你说,你伯娘念了你好几次,你若得空了,就到大伯家中去一趟,去看望看望你伯娘。”当初是他让侄子到京城来读书的,原本他是想让侄子住在他家中,只是侄子说在外自己住清净,有利于读书,陆长平见侄子坚持,就只好让他搬到了外面的小院去住。

陆长平对这个侄子是当成半个亲儿一样对待,平日里也会关心问候几句这个孩子。这段家中妻子念了侄子好几次,之前侄子在准备科考的事,因而陆长平并没未与侄子提过,等今曰见到了人,陆长平才提了一句。

“是侄儿的不是,让伯娘挂心了,侄儿这就亲自到伯娘那儿去告罪。”李问对长者尊重,因而对那一位伯娘,不管他内心有什么想法,他都不会表现在脸上。

若说当初他为什么搬到外面的小院去住,这与他的伯娘并不无关系。只是这些事情陆知书从未与人说过,住在外面的小院倒也能得一个安静,总比寄人篱下住的舒服,所以过去的事情陆知书就不去想了,对长者该有的尊敬他都有。

既然伯父说伯娘念叨他,陆知书也只好应了过去一趟,若不然再过两曰他就回家去了,等回来京城还得三两个月之后。

伯侄二人说了一会话,陆长平还要在礼部当值,不能太早离开,因而他就让侄子先到他家中去,等会儿他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