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大冬天里,六个人一队,两把唢呐、两把笙、一对镲子、一把梆子,大家都是四点来钟就起床,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然后就坐着王怀宇那辆破面包车下乡,大概五点半之前就赶到了,天都还没亮,唢呐就必须响起来,然后,虽然中间也会有歇着的功夫,但时间却必须是一口气到下午两三点钟主家向来客敬完第三遍喜酒,他们才算结束工作。

就这还不算完,中间新娘子的婚车到了,按照济南府乡下的习俗,他们这些请来的乐手必须“拦轿”,拦住新娘子的花轿之后,长条凳在路上横着这么一摆,王怀宇就会敞开嗓子来上几段山东梆子的老生戏,最好中间得有那么一段高腔,得把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的人都给唱得满堂彩,唱得婚礼男方女方都忙不迭的给红包“请路”,那才叫镇住了场子!

按照王怀宇这支乐队的规矩,必须得男方女方各自给三遍红包,那才叫不跌份儿,也才能让路!这么些年他带着这支民乐队走遍济南府,之所以名声响亮,让大家在婚丧嫁娶的时候都把能够请到他们当做一件有面子的事儿,靠的可不光是乐器好,关键是你还得唱得好!

就这么忙活一天,灌一肚子水,也灌一肚子风,吃人家两顿饭,临走再一人给一个小喜包,里面是一包喜烟加十几块喜糖……他们的现金收入一共是八百块钱!

据说,这已经是济南府的最高价!

王怀宇当然是乐此不疲,李谦也觉得真的是很练本事,于是只要王怀宇来了电话,他就决不推辞。哪怕作为实习工,他一天就挣五十块钱。

后来,随着《半壶纱》的突然走红,逐渐就有人到济南府来找人了。

其实大家同在一个圈子里,很难说有什么真正的秘密可言,早在李金龙带着五行吾素回到顺天府那时候起,李谦已经为华歌唱片的那个小组合做了一张专辑的消息就已经逐渐传开了,大家也就都明白,李谦的作品,并不是只给廖辽一个人,他是很愿意和其他人、其它公司合作的。只是,大家还是习惯性地等到《半壶纱》火起来,这才忙不迭地纷纷组团南下。

当然,大家都很守规矩,大家都知道李谦是高中生、要上课,所以没有人会傻到在周一到周五这个时间段试图联系他,而即便是在周六周日,大家也都是按照圈内的惯例,首先去不文书店拜访曹霑,请他帮忙介绍或邀歌——李谦和曹霑是好朋友的事儿,包括何润卿是透过曹霑的关系才拿到歌的事儿,在这个圈子里同样不是什么秘密。

于是,每当有唱片公司的人来拜访,曹霑就当场拨打李谦的电话。

有时候电话会直接接通,有时候会没人接,但过上个几分钟,李谦就总会给他打回来。

曹霑就说,某某公司的某某经理或某某制作人到我这里来了,人家想见你一面,想请你帮他们公司写首歌。

然后李谦就会说,帮我推了吧,就说我高考之前不预备再接活儿了,最近正准备跟着王老师多跑几场,实在是忙不过来,还有什么代我致歉,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合作之类云云。

婚礼现场往往都很热闹,李谦说话时那声音往往就跟吵架似的,得大声的喊,但曹霑这边很安静,所以他说的话,往往对方都能够清楚地听到,甚至都省了曹霑的转述了。

于是,不少人只好知难而退。

但也有少部分人跟曹霑本就熟识,有些甚至正是因为跟曹霑关系好,或者合作过几遭,这才被派到济南府来打先锋,所以他们就不免要多问几句,说李谦在忙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