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

“听你身边伺候的人说,近两日吃的不好,母亲有些担忧,太子府诗会的事儿,不要放在心上,朱筠墨现在有人相助,他有多少能水,母亲还不知晓。”

朱孝昶叹息一声,从衣袖里面,掏出一本诗集,俨然是文殊阁售卖的。

“这诗集我看了,上面除了在太子府宴会上做的,还填写了一些,单从诗文上说,每一首都可以说是传世之作。

如此才情,竟然是一个大夫的手笔,这让儿子着实觉得受挫,论学识整个太学之中儿子无人能及,可这个周恒太过让人意外了。”

闻氏拿起诗集翻开了一下,“诗文写得好,就能有大作为吗?还是说现在科举就看中诗文,无需在意这些,你的策论是一绝,这才是重点。”

朱孝昶抬眼看向闻氏,这句话让他瞬间重拾信心,科举中诗书文,以文最重要,母亲说到了关键。

想到这里,朱孝昶赶紧朝闻氏施礼。

“儿子过于钻牛角尖了,这就回去读书,今年的科考我定要拔得头筹。”

闻氏拍拍朱孝昶的手臂,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才是我的儿,今后的路要靠你自己努力,无论是你外祖还是母亲能帮你铺路的地方越来越少,想要博一番天地,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才是重点,太学里面毕竟是小天地。”

朱孝昶点点头,“母亲教诲的是。”

闻氏想了想,接着说道:

“还有就是你房里伺候的几个丫头,母亲知晓你很是喜爱,不过这些日子要节制一些,将心思收起来,尤其不要闹出什么事儿,我赐过去的汤药,要找人盯着喝。”

朱孝昶赶紧垂头,脸上显得有些愧疚。

“之前儿子有些郁结,这就将房里的丫头打发了,送母亲院子里来教导吧。”

闻氏点点头,“这就对了,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