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萧荣不以为然,嗤道:景瑞朝的太子那是深得皇帝宠幸,皇帝愿意给他在仕林之中立声望,现今这位皇太弟殿下,嘶,陛下这病得也太巧了些。

祝雁停眼眸轻缩,似是想到什么,哂笑一声。

卯时六刻,钟鼓齐鸣,升座,乐声起,国子监诸生分列侍班官员之后,一齐下跪行大礼。

皇太弟祝玖渊上阶落座,鸣赞官立于阶下,高声道:进讲!

国子监监事上前一叩首,入座进讲《礼记》。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讲毕,祝玖渊阐发书意,声音经由道道传报,自殿内传至殿外,传遍国子监每一处角落。

萧荣听得心不在焉,祝雁停则眼眸低垂,不知在想些什么。

《礼记》讲完,再有内阁学士兼詹事府詹事进讲《孟子》。

便听他朗声道: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待他讲完,祝玖渊目光微沉,徐徐开口:余尝闻,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祝玖渊侃侃而谈,从詹事府詹事所讲引出他自己的观点,说的都是圣人之道,仁义之人不会遗弃亲者,不会背弃君王,同样,有智慧的君王诸侯亦看重土地、人民和政事,而非金玉珠宝,再由此引经据典,以教化在场仕官学子。

听着此间言论,阶下众人神色间俱都多了些微妙深意,但没敢过多表露。

圣人之道自然不会有错,可如今谁人不知天下动荡,西北边的失地尚未收复,南边又刚刚被那些匪军新夺下两州,处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可皇帝做了什么?皇帝只镇日醉生梦死,修仙向道,不问国事。皇太弟以此讲学,若说没有半分含沙射影之意,怕也没人信。

祝雁停不着痕迹地弯了弯唇角,他便知道,这位储君殿下先头吃了个闷亏,必咽不下这口气,这番讲学之言不但得人心,还下了皇帝的脸面,想必是故意为之。

之后哪怕皇帝再气恼,也不能拿他如何,毕竟,圣人之言,又何错之有。

讲学一直到晌午才结束,又站又跪几个时辰,萧荣累得几乎瘫在地上,祝雁停见之有些无奈:就你这样,难怪你二哥这般操心你的学业,旁的人听学或都有所获,就你光惦记着喊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