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同坠 白芥子 1754 字 10个月前

“你很羡慕你老同学?”宁知远问。

岑致森想了想,回答:“有点吧。”

宁知远弯唇,吃着东西,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岑致森不时将目光落向他,仅仅三天没见,他确实生出了类似于想念的情绪,知道宁知远在这边,所以特地提前一天过来,就为了跟这个人一起吃顿饭,聊几句天。

这意味着什么,他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还想最终确认。

晚餐快结束时,宁知远再次问:“你是今晚就过去,还是明早再去?就你一个人?助理也没带一个吗?”

“一会儿就去吧,直接开车过去,”岑致森说,“就我一个人过来的,家里的事免得麻烦别人了,本来二叔还想让他儿子跟着一块来,我没答应,来了也是帮倒忙。”

宁知远好笑说:“他不也是想让儿子抱好你这个岑家继承人的大腿,你倒是不留情面,半点机会不给,算了,我跟你一起去吧,反正工作结束了。”

岑致森:“真跟我去?”

“嗯,”宁知远点头,“好久没去过了,去看看老宅院子里那棵树长成什么样了。”

“那行吧,”岑致森愉快道,“我们一起去看看。”

之后他陪着宁知远回酒店拿行李,宁知远交代了随行的下属明天先回去,和岑致森一起上车离开。

出发时是七点半,岑家老家在这边的一个小镇上,从淮城开车过去,差不多一个半小时。

上一次宁知远去,还是他刚回国的那年,也是春节期间,跟着岑胜礼回来祭祖,那次岑致森去了国外出差没有一起来,再上一次,已经是十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除了老宅庭中的那株香樟树、门前那条溅起过水花的青石板路,还有更多年少时的记忆逐渐浮现,宁知远看着车窗外不断倒退的公路夜景,心神不由有些恍惚。

“知远,”岑致森开着车,叫他的名字,“记不记得你小时候很喜欢吃的那家卖糖糕的店,现在还开着。”

“没有吧,”宁知远不太信,“我上回跟爸回去,那店就已经关了,都五六年了。”

“没骗你,”岑致森说,“这两年又开了,店老板夫妻俩先前跟着儿子来了淮城,住不习惯,又回去老家,把店重新开起来了。”

“真的?”宁知远高兴道,“那明天我得去买来尝尝,看还是不是跟小时候卖的一个味道。”

“好。”岑致森莞尔。

到目的地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不同于大都市的繁华,小镇上这个点很安静,几乎听不到声音,连灯火都寥寥。

这个镇子很小,常住人口只有几千人,年轻人大多去了大城市学习工作,留在这里的多是上了年纪、耐得住寂寞的老一辈。

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因为出了岑胜礼这么个社会名流而沾了光,岑胜礼发达后捐资给这里修桥、修路、修学校,当地政府便也投桃报李,破例将早年收归国家的岑家祖宅还给了他们。

说是祖宅,早先不过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几进院子,岑胜礼花大价钱请来知名建筑师精心设计,按照江南园林式的风格彻底修缮一新,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但修得再好,除了岑胜礼这个念旧情的,其他岑家人看不上这里,除非岑胜礼开口,没有人愿意回来。

当年岑家祖辈走得早,岑胜礼一个人带大几个弟妹,带着他们去京市闯荡,可惜岑家这些叔叔姑姑们各个本事平庸、私心却多,并非良善之辈。岑胜礼的原配去世后,留下两个丁点大的孩子,他忙着事业顾不上家庭,这些叔叔姑姑们面上对岑致森和宁知远照拂有加,私下那些有意无意的针对和挑拨,从他俩还是懵懂稚童起便未少过。

等到他们都长大逐渐明白过来时,兄弟之间的隔阂早已不可调和。

不过如今再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了。

下车时宁知远四处打量了眼,好几年没来,这里依旧是老样子,仿佛定格在了时间的某个刻度里,年复一年,始终如故。

来迎接他们的是岑胜礼的一位堂兄,他俩叔伯辈的人,这些年一直是这位堂伯帮忙看顾打理这座老宅。

对方帮他们将行李拿进去,岑致森跟人说了几句话,表达了谢意,等人离开,他们才一起走进去。

知道他们要过来,这边院子里提前点了灯,进门宁知远先闻到了幽幽花香,确实是记忆里的味道。

他们沿着廊下走过去,那株香樟就在后院的庭中,苍虬葱郁,正值花期,娇嫩细白的花朵一簇又一簇堆满枝头,芳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