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编辑老刘

自己的小说成了手抄本在校园里流传?

这个消息还是崔东风告诉他的。

呵?

竟然有了那本《漫纳回忆录》的待遇?

还好,自己写的是科幻不是小黄书,也不会有人找上门来。

夏红军也没在意,赶紧复习功课争取期末考个好成绩。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本科幻小说真的有人盯上了。

老刘是一家严肃文学杂志社的一名编辑。

编辑这个行业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吃香的,别说喜欢文学的青年们将这些人敬若神明,就是邻里乡亲闲聊的时候,说起某某杂志社的编辑是我的亲戚或者邻居,言谈之际露出一丝骄傲。

老刘本身也很喜欢这个职业,喜欢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寄来的稿件,认真审核,就好像在一堆砂砾里找到珍珠。

可是,他所在的杂志社马上就要关门了!

严肃文学杂志社在这人人想当作家诗人、个个把读书当成很神圣权力的年代简直是不思议的事情。

但是老刘所在的杂志社有点特殊,他们不刊登普通的文学作品,只刊登科幻漫画和小说,他所在杂志社名字叫《智慧树》。???c0

“唉…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老刘喝了一口茶,轻轻叹息一声。

他经常回忆那段火日的年代,其实距离现在也不远,

70年代末,整个中国从动荡中复苏。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科幻也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也就是那个时候,老刘进了这家刚刚创刊不久的杂志社《智慧树》。

老刘大名叫刘斌,和其他编辑不同,他是个典型的工科男,六十年代末最后一批正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进工厂当过技术员,后来厂里领导看能说会写文凭又高就调到厂办做宣传,从此以后他就和文字打上交道。

直到动荡年代结束,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家新成立杂志社招聘编辑,他报名参加最后考上才搞清楚原来是家专门出版科幻的杂志!具有工科背景的他在杂志社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了社里的骨干。

他一进杂志社,立刻就迎来了科幻的黄金年代。

仅1981年,全国就发表了超过300篇科幻小说,这是空前(也有可能是绝后)的数字!

可惜好景不长,1982年开始的科幻“姓科姓文”之争为其发展笼罩了阴影。而1983年初全国性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给予中国科幻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