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正阳门之战(续)

大明风流 大苹果 2871 字 1个月前

炮击进行了近1个时辰,从密集变得稀疏,最终停止了。

其实倒不是杨廷和下令停止炮击的,而是不得不停止炮击。因为盏口将军炮在高强度的连续炮击之后发生了大规模的损坏甚至炸膛。

大明朝1向对火器并不重视,所以在冶炼和制造工艺上也1直没有什么突破。在张延龄制造火器之前,大明朝的火炮的铸造材质都甚为劣质,使用寿命也很有限。

徐杲精心找到的冶炼方法,朝廷置之不理,觉得多此1举。这直接导致了大明火器出于1种甚为低端和粗糙的阶段。盏口将军炮也是如此。不光射击精度低,射速慢,而且铸炮的材质使用的寿命甚为有限。

团营和京营使用的盏口将军炮的使用次数1般不超过5十次,这还是在射击的间隔较长,且装药量不大的情形下,炮膛的材质才能够支撑的住。完全靠着加粗炮筒来加强强度,除了耗费大量的精铁之外,也让盏口将军变得笨重无比而且威力并没有增强。

所谓盏口将军的称呼,顾名思义便是炮口的直径如1只青瓷盏口那么大小,射出去的铁球炮弹的直径也仅限于此,威力便也只是如此。倒不是兵器司的铸炮者不想增加口径,而是局限于材质,无法增加。否则装药量增加,炮膛的压力增大,便有炸膛的危险。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也是多次试验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大明朝火器在之前1直难登大雅之堂,只适合用来壮大声势,或者摆在城墙上作为固定远程守御武器。在兵马作战之中,领军者甚至愿意多带1些弓箭手,也不会愿意携带这些笨重无用的火炮便是这些种种的弊端造成的。

,欢迎下载aa免费阅-gt读。

在这近1个时辰的炮击时间里,盏口将军炮平均射出3十几颗炮弹,已经接近了老化的极限。更何况射击的频率又快又急,杨廷和的命令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凶猛的轰击给对方以最猛烈的打击。

杨廷和这个外行那里懂这其中的关窍之处。所以,泡膛的疲劳度急速提升,清理泡膛和冷却炮管都来不及,造成了大量盏口将军炮发生了故障无法发射。还有几门发生了炸膛,导致周围数百名士兵和百姓的伤亡。

不过,无论如何,这1个时辰的轰击的效果和威势还是令人嗔目的。数以千计的炮弹砸在城墙上城楼上箭楼上,烟尘滚滚,砂石飞溅,仿佛天崩地裂1般。

所有人都认为,在这种规模和烈度的轰击之下,前面的1切怕是都要夷为平地了。然而,在炮击停止之后,秋风将弥漫的烟尘缓缓吹散之后,所有人都傻了眼。

瓮城城门上方,高大的箭楼依旧矗立在那里,并没有众人想象的那般坍塌成瓦砾。

虽然箭楼已经千疮百孔,墙壁上全是炮弹轰击的坑坑洼洼,伤痕累累。虽然许多地方确实坍塌的只剩下半堵墙支撑着墙体。虽然整个箭楼的琉璃屋顶已经全是破洞和暴露出来的木梁木椽。

但是,箭楼却依旧矗立在那里,像个受伤的巨人1般矗立,而且整体结构完好。几十个迎面的射击窗口依旧基本完好,里边甚至还有人影晃动。里边的弓箭手还活着,并没有被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