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一个小孩不声不响的躲在暗处偷看他们,若不是赵向毅听力非同常人,他们都 发现不了那里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一见到他们就跑,李问就只好让张鸣宇追上去 ,把小孩拦住了。

“你们都是坏人,放开我,放开我……”

“不要闹,哥哥不是坏人,哥哥只是有几句话想问问你,你要知道就告诉我们 ,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我们不会为难你。”李问塞了一个馒头到小孩的嘴里,成功 的把小孩的骂声堵住了。

等到小孩啃完了一个馊头之后,他又拿出了一个馒头,成功的问出了村子里面 还有人在,用食物诱惑小孩带他们去找人。还留下来的大多是已经走不动的老人, 还有爹娘不在、或是被爹娘遗弃的孩子,跟在老人的身边,这些人都坚强的活了下 来。

见到他们一行陌生人到了村子来,大家都警惕的看着他们。

“不要害怕,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官员,我下来是想了解一下各个村子的情况。

”见到有活人在,李问从马上下来,在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之后,从这些老人的口中 了解到了他们所在的村子以及附近的一些村子的情况。

好在他们出来的马背上都还带点粮食出来,他让人给这些老人和孩子留一点吃 的。

“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

“大老爷,我们给你磕头。”

老人拿了粮食之后,纷纷的跪下来给他们磕头,把他们当神一样来跪拜。

李问忙的让人起来,在走之前他告诉还留在这里的老人们,如果他们遇到困难 ,可以到襄州城外的流民收留处去,那里会有人帮助他们。

“驾_”

几个人翻身上马,去往老人所说的下一个村子。

这一天,一直走到了天快黑,他们才赶回到了城中。

好在他们回快了一步,几乎是他们前脚一进门,外面就哗啦啦的下起了大雨。

后面连着的几天,他们都骑着马到附近去走动,走到更远一些地方去查看下面 村子的情况,以及询问这些地方的农作物种植等等一些东西,实地进行考察。回来 李问把这些都整理成文书,给皇上那里去了奏折和密信,以及给报社那里写了文章送过去。

冬天在逼近,天气越来越冷了,见到城外的流民们身上还是穿着夏天的薄衫, 连一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这个问题他们急需要解决的,所以在给报社去的消息里 面,李问往里面夹了一则回收旧衣服的消息,鼓励人们把家中不要的旧衣服捐出来 给北地的百姓们,帮助北地的百姓们渡过这个寒冬。

李问远在襄州这里,他并不知道每一次《民报》的报纸在京城的销置是多好, 影响力是有多大,所以他并不知道他登上的这一则回收旧衣的消息让整个京城的商 贾百姓和读书人都看到了,大家都在讨论捐旧衣服的事,把家中不要的旧衣服都拿 了出来。

就连宫里的昭宗帝都知道了这件事,这种事皇帝不好拿到朝堂上去讲,回头到 皇后那里去坐的时候,略提了一件捐赠旧衣的事。

皇后是何等聪明的人,皇上那里一提,她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当日就下了懿 旨招了几位大臣的夫人们进宫说话,说到了李六元在襄州赈灾的事,而后顺便的提 了提捐赠旧衣的事来。

所以这些夫人们一从宫里处去,回家就是让府上的人把不要的旧衣拿出来,还

让府上的管家把库存里不用的布匹都拿出来,给捐了出去,这些夫人们还因此博了 一个好名声。

京城中的夫人们好攀比,一些夫人见到别人做了好事得了好名声,都纷纷的效 仿,因而京城中的这些夫人们最近一见面不是说哪里的胭脂水粉好,而是问谁谁家 捐赠了多少布匹旧衣。

李六元去了一趟襄州赈灾,把整个襄州的官员都一锅端了,外面的百姓们和读 书人都在夸李六元是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做了一件大好事。

如今襄州的一众官员被抓了,同时意味着整个襄州的官职职位都是空缺的,需 要大量的官员填补上去。对于朝中的一些皇子大臣们来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 大好的机会,一个个都在想方设法把他们的人塞进去。

大皇子和三皇子两人的动作最大,他们都想让自己的人坐上襄州知府的位置去

作为太子的杨绍慕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不过比起大皇子和三皇子两 个人的高调行事,太子向来行事都比较低调,并不想做的太引人注目。

“殿下,襄州来信了。”下面的人把襄州来的信送进来。

“把信拿过来。”杨绍慕接过了信,看了起来,等看完了后,脸上露出了笑意

相比于京城的热闹,襄州经过前面的热闹之后,这段时间要平静了许多。

自从他把襄州一派的官员都抓起来了,现在等于是现在整个襄州都无人管辖, 皇上派人送了旨意过来,让他暂时全权负责襄州这边的事情,所以他这个钦差大人 每天是忙的脚不沾地,大把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直到下边的人过来说吕兴邦要见他,李问才想起来他那一天让人把人关到牢里 去,就一直都没有去看过那一位吕知府,哦,现在成为一个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