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不对不对,明明在此之前他们就没少睡在一张床上过,在赵向毅送他回乡的时 候,路上因为客栈的房间不够,他都是和赵向毅一起住在一个屋子里,两个人半个 月都睡在一起。

以前李问是觉得和好哥们同一张床睡觉并没什么,上一世别说和男生睡一张床 ,冬天大家还会脱了衣服在澡堂子里泡澡,大家都不会觉得这样有什么。赵向毅是 一个在军营里待了那么多年的男人,从前肯定没少和男人住在一起,所以李问一直 都觉得他和赵向毅同床睡在一起并没有什么,一直都没有往别处去想。

但是现在回想起他们从前一起睡在一张床上,两人同床共枕的画面,李问怎么 都觉得他们两个人之间是基情满满。

要不再去逛逛万花楼,找个漂亮的姑娘聊聊天,喝喝酒,把这毛病掰过来?李 问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喊章素回一起去逛窑子。明明他一直都是喜欢姑娘,怎么会 喜欢男人!?

一定是那个梦故意误导他!

不过最后李问也不敢去逛窑子,但是也没敢去找过赵向毅,所以两个人后面有 一段时间都没怎么联系过。

到底陆知书是说动了他大伯陆长平陆大人,有陆长平的帮忙,陆知书申请到地 方去任职的调令很快就批下来了。听到陆知书说他的调令下来了,李问问道,“你 要调往何地去当官?”

“是到临川省的三江县去当县令。”陆知书说道。

“哦,你去临川那边当县令也挺好的。”李问从前在地志上看过临川淮水这个 地方,临川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临川是淮水的发源地。淮水河是大成的七大河 之一,干流途径临川、北鞍,太源三个省。

临川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地方,平原少就意味着能够种植庄稼的土地少。 在这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时代里,能够耕种的土地少,就意味着那个地方的土地种 不出粮食,百姓们的肚子都吃不饱,所以其实临川历代又是一个穷地方。

临川一过去就是大越国,越国是大成之外的另一个大国,只不过两国的中间有 山脉阻挡,有这一道天然的屏障存在,所以大成和越国之间,一国想要攻打另一国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大成和越国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互不侵犯。因而临川 虽然是靠近越国,但却不用担心大越会派兵从临川那边过来攻打大成,将士们要带 着士兵翻越十万里大山过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调令下来了,你是要什么时候启程过去那边? ”李问问道。既然调令下来了 ,他想那应该是很快就要去上任了。

“朝廷规定三十日内就要到任,从京城过去临川那边,坐马车过去最快都要十 五到二十日左右的路程,中间还要预留出一点时间,免得途中因为什么事耽搁了,

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任,所以我这边是打算后天就启程过去,早点过去也能多点 时间做准备。“陆知书的眼睛看着李问,要说他调往外地去当官,最是舍不得的人 就要数面前的少年。

他们幼时在镇上的书院读书的时候认识,幼时他们在一起读书,他的年纪比李 问的大,但是许多事他还没李问懂。中间他们分开了许多年,直到李问上京来考试 ,他们才再见面,两人一同考上进士,入朝当官。

只是如今他要调往外地去当官,这一去少则三年五载都回不来京城这边,京城 这边有他大伯在,陆知书不担心他去了外地后回不来京城。他大伯之所以同意他到 地方上去,是想他到地方上去历练个几年,有他大伯的帮忙,等他回来京城定然是 可以往上升一升。陆知书想调往外地去当官,除了想到地方上去历练一番,还有一 些事情他要好好的想一想。

“嗯,这样也好,早点过去,路上也不用这么赶。“李问点了点头,说道。

知道陆知书要去往临川当县令,他的脑子里倒是想到了一种可以改变临川那边 的土地耕种的种植模式,这个在现代的一些地方运用的十分的好,就是梯田种植, 梯田就是利用山地和丘陵山坡土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是波浪式断 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水的有效措施,储水、保土和增产作用都十分好。

况且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所 以往往梯田种植出来的粮食作物都特别的好吃。

按照破面的不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土地 坡度的大小、土地厚薄等等条件而定,还要考虑到灌溉系统、土质等等一些情况, 才能判定那个地方适合种植些什么作物,才好在那边推广百姓们种植什么农作物。

李问现在的脑子里大概的记得临川的一点信息,等回头还要翻阅地志查看清楚 临川具体的情况,才为陆知书定制出一个有效和可实施的方案。知道陆知书后曰就 要启程过去了,那中间他只有一天的时间为好友准备这么一份大礼,李问就想等明 日他到翰林院去翻翻资料,找到临川详细的记录和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来写方案会 更好一些。

“你的行李收拾了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 ”李问问道。

“已经让下人去收拾了,不需要你帮什么忙。”陆知书说道。

“哦,那等明晚我们一起吃个饭吧,就当是我为你践行。”知道好友的调令下 来了,这么快就要离开京城,李问的心里其实挺不舍陆知书离开京城的。但是既然 陆知书决定了,他就会支持朋友的这个决定。

两个人说了一会话,就分开,各自的回家去了。

第十三章 在翰林院的日子

第二天到翰林院上班,李问在藏书阁里找到了关于临川的地方志和文献记录。 好在翰林院的藏书阁够大,这里面有大置的藏书,关于各地的地方志和文献这里都 有详细的记载。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他阅读了大量关于临川的地方志,上面记载 了临川的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等,全面地了解了临川当地的自然、政治和经 济,社会人文等等的一些情况。

中午简单的吃过一个饭,然后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出了一沓资料,李问 根据前世所获得的知识,还有综合临川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的耕种模式到商业 的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写出了一整套的方案出来。

这么一忙活,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两人约了晚上一起吃饭,到了下午翰林院放衙之后,李问和陆知书一起回去, 到了陆知书那边去。

“知书,这是给你的。”李问把一个袋子交给陆知书,陆知书看着李问的眼里 有着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伸手接了过去。李问说道,“你不是要到临川 那边去当县令吗?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份小礼物,里面是给你整理出的资料,还有 给你写的一套计划方案,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让你拿去做个参考。”

李问是希望自己的用心可以帮的上朋友的忙,毕竟等陆知书到了地方上去任职 之后,两个人往后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只能通过书信往来。但是许多事情在书信上 自然没有当面讲的清楚,所以现在要有什么事,他们最好能当面讲,好过到时候通 过书信沟通,一封书信往来都要一个月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