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一块地想要种出更多的粮食,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很多。

就算是李问上辈子没怎么种过地,他也知道一块地要种出更多的粮食,首先是 这块地要有肥,一块贫瘠的土地怎么会种的出来粮食呢?再者一个就是选取好的种 子,以及水源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个考虑。

前期李问挑了一批最会种地的人出来,他先是带着人用几块地做了实验,在进 行土地肥化之后,再进行耕种。而后他还找了人过来在这附近有水源的地方打了几 口井,这样取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后面最难搞的一根还是种子的问题,他们在对作物进行杂交和培育之后,选取 出了优良的种子,而后这些种子经过一代代的培育后,种出来的果实是要比原先的 种子都要好。

以及这些悃农们所使用的耕种工具,李问对这些工具进行了改良。以前学过历 史,他对农耕工具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画出了新的图纸让工匠那边打造出了一批新 的耕种工具,这一批新工具的投入,是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原本他们这里的作物只是一年一熟,现在是变成了一年两熟,中间还能插中一 些其他的短期作物。

南阳这边有许多往来于南北两地的商人,李问找到了从南边来的商人,让他们 帮忙找一些农作物的种子过来,在他们带来的作物里面,还真的让他找到了土豆和 玉米,还有辣椒这些东西。要知道土豆和玉米都是耐旱,以及高产的作物,这两样 东西的迅速扩种,粮食的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了。

最让他开心的还是找到了辣椒,那可是炒菜刷锅子必不可少的调料了。傅院长 从尝过一次火锅之后就深深的爱上了吃火锅,大冬天的时候师生两个人经常窝在屋 子里刷锅子吃。

不管是农庄这边不断盖起来的青砖瓦房,还有地里的作物的不断多样化,粮食 的不断增产,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在做的时候不觉得,等回头 一看,才会发现,哦,原来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了。

这里的所有的变化和所得,都是李问在这三四年间带着这些农民们一起做的, 他只是在尝试着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快了快了,我们大伙是商量着再过几日就收。”汉子紧张的搓着手,紧张的

说道。

“小少爷你要到哪儿去瞧,我陪你一同去。”

“行,那一块去吧。”

这里的佃农们都以为他是傅院长家的小公子,李问知道他们误会了,他也不纠

正这个问题,这样也方便他做事。

原先他到这里来接管几座庄子的时候,这些农民们还很不听他的话。到后来他 带着人做出了这么多事情,这些农民们才是打从心底信服他,听从他的话。

一路走过去,地里干活的人看到他们都会冒出来跟他打招呼,李问也一一的回 应他们,这里许多的人他都认识,大部分他都能喊出名字来。

“我们去前面的棉田瞧瞧。”

“哦哦,是,就在前面了。”

前两年李问让人找了棉花的种子回来,在这边种了几十亩的棉花地,李问过来 是想看看这边的棉花的长势如何。

路上他们的队伍又增加了两个人,一行人往棉田那边过去。

棉地里的棉花树长势良好,再过一个月就到棉花的花蕾期了,在这之前他们要 注意施肥、浇水等一些问题。现在这边的田地是按区域划分的,每个区域都有专门 的负责人管理,棉地这里也有专门的负责人。

李问跟他们交流了几句,提醒他们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小少爷不叮嘱,他们都会记得的,为首的汉子不住点头,说道, “小的记住了,小少爷请放心。”

他们在棉地里转了一圈,李问也会不时的问这边的管理人一些问题。在这几年 的时间里面,他对耕作和地里的作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其实这几年李问也是带着人在摸索前进,一些东西他脑子里有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的他也不是很清楚,还是要靠底下这些人去完成。

好在大概的方向是对的,中间出现过一些小错子,大问题倒是没有遇到。

走了一圈下来,大家邀请他过去他们家里坐坐,李问就跟随他们一同过去了。

在一户人家的院子坐了下来,问起他们最近的一些事。

他后面实行了一个耕作奖励,就是谁家地里的粮食伺候的好,产量高的话,就 可以拿到相对应的奖励,所以他这个政策一出来,是极大的提高了佃农们种地的积 极性。

现在这些佃农们是尝到了甜头,知道他们勤恳做事,一家人吃可以吃饱肚子, 还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所以哪怕是和主人家签订了十年的长工,他们一个个都 还是满心欢喜,恨不得和主人家再签订多几个十年,一辈子在这里干下去。

这些农民们辛辛苦苦的种地,为的也无非是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