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群书生就涌了上前,刚才非揪着他们不放的那个书生也在里面。趁着这会儿 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了,李问赶紧的拉着陆知书,对沈子敬和苏元说了一声,“你要 不想被他们抓住在这里就快走。”

四个人就从酒楼里面跑了出来。

路上陆知书还在想刚才李问出的那个上联,“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下联是什么?陆知书想不出来。

客栈的掌柜让人把对联挂到了堂前,还出了赏钱,若是能对出下联就有一百两 银子。

一群书生们聚在前面,费劲了心思都想出下联来。

楼上的包厢坐了一个黑衣少年,从他坐着的这个地方刚好可以看到堂下的一幕 ,少年看了一眼挂上来的对联,“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倒是个好对子,少年的嘴角勾起

看那孩子的年岁不大,没想到写的几个字还不错。

在李问几个人走出去后,黑衣少年也起了身,对身后跟着的两名侍卫说道,“ 我们走吧。”

第六十六章 回程

“发榜了,发榜了一”

到了这一日,官府张贴出榜文,一群人就跟着涌了上去看榜。

与前面几次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榜文上不止是有考生的编号还有姓名在上面, 看上去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到什么人中了。

这一次的府试有五六百人来考试,最终只取在50名以内的考生。挂在最后一名 通过的就真的是幸运了,没过的就只能等到下一年再参加了。

“第一名李问。”

“李问是谁?”有人看到了榜文上的第一名是李问,是一个他们没听过的人, 是以问道。

被大家所看好的考了文昌县县试第一名的才子唐付博则是落后于一名,只考了 第二。听到第一名是一位名叫李问的考生拿走了,屈居第二的唐付博唐公子心里有 些不甘心,问和他一起的朋友,“蔡兄,你可知这李问是何地学子?”

大家这一问,有不少人都不知道李问是谁。

有人还记得李问这个名字的,知道这个人是谁,就大声说道,“我知道,我知 道,这李问就是今年清平县的县试案首,年仅八岁的童生。”

“这李问年仅八岁?”

八岁就考了府试的案首,还给不给他们这些人活路了?!

知道这个拿了案首的李问才是年仅八岁,就连唐付博都心惊了,道,“这个李 问才年仅八岁?”

别人口中年仅八岁拿了府试案首的李问,这会儿正趴在他阿爹的背上,还没等 他阿爹挤进去人群里面,就听到了别人在说他中了第一名了。

李山谷听的虎躯一震,背着背上的儿子就挤了进去。

李问伸头一看,他的名字赫然就在第一上面,陆知书是在第五名,苏元挂到了 十几名上面,而沈子敬则是去到了三十多名,好在他们全部都过了。

看到了他想看的,李问在他阿爹的耳边说道,“阿爹,我看到了,咱们快走。

一会让这些人围住他们就跑不掉了。

要不是他爹非的出来看榜,他都想待在屋子里等陆知书派了人去看了回来再告 诉他们^李问是知道他阿爹心急想知道他是不是考进去了,只好陪着他阿爹出来, 这不他们父子两就跑到了这里来看榜。

这么多人,万一要不小心来个踩踏事件,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还是赶紧离 开这里比较安全。

听到了儿子的话,李山谷占着他个子高块头大,背着儿子就往外面挤。

“哎呀,我刚才好像看到个小童在个男子的背上,那该不会就是我们说的府试 案首李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