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谢谢阿爹。”李问接了过来,咬了一口。

“阿爹你不吃吗?”

“阿爹有带了干粮,阿爹吃干粮就成,剩下的留着给三宝一会饿了吃。”

作者闲话:

第三十一章 安麓书院

父子两个到了安麓书院,还以为他们来的已经够早了,等到了这里才发现书院的门前已经来了不少人在等着了。

安麓书院是清平镇最好的书院,每年招收的新生的数额是有限的,为了把孩子送到安麓书院来读书,家里的父母们都是早早的送孩子过来排队了。

会送孩子来书院读书的大多都是家里有钱的人家,一眼望过去不少都是穿着绫罗绸缎的大老爷和小少爷们,身边围绕着奴仆伺候。李山谷父子俩个在这些人里头,显得就有点突兀了。

父子俩个找了个角落的地方站着,等着书院的门打开。

他们等了一会儿,书院的大门就有人打开了,有一位管事走了出来,站在门前扬声说道,“今日是安麓书院招收学子的日子,请送孩子来的人家带孩子们进来书院里头。”

大家往里头进去,李山谷父子俩个也跟着众人往里面进去。

安麓书院每年招收学生的条件是比较严苛的,听说清平镇这里的安麓书院只是一家比较小的分院,安麓书院最大的学府是在南阳府,在大成各地都有办学。

带他们进去的管事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很荣幸大家今日带了孩子来他们安麓书院,后面就是招收学生要进行几项简单的考核,喊道,“请大家排成队,一批一批跟着我进去里头。”

他们来先的就排在了前头。

“阿爹,我进去了。”李问跟他阿爹说了一声,跟着前头的男孩走,他们跟着管事往里面进去。

李山谷看着儿子进去了,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不能考过。

屋子里面有三位先生在里头等着他们,是这一次负责新生考核的先生们。

他们这个年纪来的大多是六七的孩童,最大也不过十岁,李问在这里头的个头不算是特别矮,但是也不是特别高的。他们这个年纪学的大多是百家姓、三字经这些简单的东西,第一项的考核就是考背诵三字经。

“下面我们有几项简单的考核,是考察你们平常在家中的学习情况的。”坐在中间的先生简单的说了他们这一次要考核的内容,在进行第一项考核之前,还有半柱香的时间给他们温习文章。

李问赶紧地抓紧时间看书,他看到书本才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字是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繁体字,他们现代学的已经是简体字了,但是这些文字大体上的他都能看的明白。

况且这些知识他从前学过,背诵一段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半柱香的时间到了,就先从前头第一个开始吧。”先生喊了停止,点了前面第一个出来背书。

刚才大家都抢着排在第一个,那一位抢着排在第一位的男孩,被先生点了第一个站出来背诵,可能是紧张,还有记的不牢,前头背的磕磕巴巴的,后面直接就忘记了。

一个个的轮下来,有的人背的磕巴,有的人背完了,很快的就轮到他了,李问很轻松的就背了出来。

“嗯。”先生还仔细的看了一眼这个背的流利的学生,让通过的孩童到一边去,背不出来的已经让出去了。

第一轮下来,他们一起进来的人就少了一半。

第二项是考核他们的算术,想他一个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学还是学的理科的学生,书院考核的算术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李问几乎是不用想的就把答案说出来了。

等到第二轮刷下来,里头又去了一半。

第三项考核的是他们的写字,上一世李问是李教授和宋女士的鞭策之下,打三岁起李问就抓了毛笔练字,直到上了大学才脱离两个魔头的掌控,把毛笔扔了。

不过后来有了手机和电脑,根本就不怎么需要用手写字,再加上这一世他都没有抓过毛笔,小手抓着笔还有点发抖,尽管是发抖他还是能能按照要求把几个大字写完。李问偷瞄了一下旁边的小孩,发现对方写的也没有比他好到哪里去,他就放心了。

第三轮的考试下来,里面剩下不到十个人,李问是在其中的一个,坐在上座的先生们看着他们的眼里带着满意,李问就放心了,起码他可以确定他们是通过考核的了。

被刷下来的孩子出去外头找了阿爹阿娘就哇哇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