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哎,也抓不到啊。”李四丫有模有样地叹了一声,小脸是跟她年纪并不相符的成熟。

等小草蛇从他们面前爬过了,李问才拉着李四丫赶紧走,心里想他们家是多久没吃肉了?这么一想好像还真的是很久没吃肉了。难怪小丫头饿地眼冒星光,见到蛇都想吃蛇肉了。

不过想吃也没办法,他怕蛇,就是抓了他也不会弄,更不想吃。

牛还是在昨天的这里,老牛低着头在吃草,李问摸着牛,跟牛打了一个招呼,他拉过四丫的手来摸牛,四丫有点害怕牛。他们家的牛是一只有脾气的牛,不是谁摸都随便给你摸的,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他第一次来放牛,这只牛就像是特别喜欢他一样,还很听他的话。

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情的,一只牛也是有灵的。

“四丫,你瞧它的眼睛好漂亮。”李问觉得牛的眼睛就像是会说话一样,特别的漂亮。李四丫仰着头,跟着她哥一起看牛,嗯嗯了两声,“哥,你说的对。”

小丫头觉得她哥说什么都是对的。

看到边上开了小花,李四丫跑过去摘花,摘了一朵小黄花,回头问她哥,“哥,你说好看吗?”

“嗯,好看。”李问这话就带着敷衍了,他又不是小姑娘,喜欢那种东西干嘛?

他又爬上了昨天躺过的那块大石头上,坐在上头思考人生,他觉得他有很大的可能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许这是他人生未来的一大出路。

“哥,你咋地又爬上去了啊?你不怕摔跤吗?”李四丫摘了一把野花,回头不见了她阿哥,小姑娘还以为阿哥不见了,一看才见到人又爬上了那块大石头上。

“不怕。你想上来吗?”李问坐在上头,低着头问着下面的小丫头,问道。

“不想,我上不去。”李四丫说道。

在不远处的田地里干活的李山谷一伸直腰,就看到站在大石头上的儿子,他看了一眼,就低头继续干他的活,也不去管那个小子。李山民跟着他大哥在地里干活,兄弟俩个把田间新长来的小草都拔干净。

地里不少的人在干活,许多人都是像他们一样把长出来的草拔掉,不然地里的草长太多会影响到地里庄稼的生长,到时候长出来的粮食就会少。

谁家种地的不都是盼着地里能多出一点粮食,他们就是靠着地里的粮食养活一家子人,所以大伙儿都是希望地里能出多点粮食,每天一早就到地里来干活,到晚上下山才回去,把地里的庄稼伺候地仔仔细细。

这会儿不是农忙时候,妇人们不到地里干活的,这会儿干完了回家里的活计,闲了还会在村头的大树边上坐下来说说闲话。勤奋一点的妇人还会做点针线活,到时候拿到镇上去有人卖的话,还能卖上几文钱,换来补贴点家用。

“阿母,三宝和四丫去看牛了是吗?”回来没见到她家三宝还有四丫头,孙怡就问坐在那里的阿母。

“嗯,是去看牛了。”李王氏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老太太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听到媳妇问起孙子,她说道。

“哦,那没事,一会我过去瞧瞧。”从河边洗好了衣服回来,孙怡把洗好的衣服挂在绳子上晾好,顺便的帮着两个小姑娘把她们洗回来的衣服挂上。

等挂好晾衣服,孙怡就端着木盆子往自己的屋里回去放好,拿出纳了一半的鞋底出来继续纳。

她发现她家三宝儿脚下的那双鞋子又有点小了,小孩长的快,衣服鞋子很快地就不合身了。鞋子小了走路会不舒服,孙怡想着给儿子做一双新鞋子,把脚下那双小了的换出来,妇人的手上拿着针在鞋垫上穿,嘴角是勾起的笑。

“咳咳……”低低的咳嗽了一声,孙怡捂着嘴咳嗽了一声,继续忙活着手上的活计。她想起了夫君穿的几件衣服都破了,等会儿要找出来看看,找到破的地方给补补。

作者闲话:

第八章 李问的不甘

天上的太阳越升越高,太阳越来越晒了,李问就牵着老牛到树下阴凉的地方去,树下阴凉才不晒,他让老牛在这里舒舒服服地吃草,自己在树下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后背靠着树干坐着。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照下来,李问伸出手去抓那阳光,手指抓笼,手心里面还是空空如也。这么一晃眼半日就过去了,一晃眼就是一日,再一晃眼又是一年了。

手里揪着一条狗尾巴草在晃,李问在想时间过去了,他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就放了半日的牛,时间就过去了。这么一想,心里突然地就有点不甘了,不甘心时间就这么地过去了,而在这逝去的时间里面,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如果上辈子他妈给他一只牛,然后跟他说,臭小子你可以不用读书,你去放牛吧,他可能会很高兴地牵着牛走了。但是这放牛吧,放一天两天是乐趣,他总不能一辈子都在这小村子里面放牛,像他阿爹那样种一辈子的地吧。

上辈子他除了小的时候有几年跟着他奶奶在乡下,后来一直都是在城里长大读书,根本上就没有下过地种过田,就是在乡下他也只是看别人种过地,他们家也没地可种。一想要让他种一辈子的地,简直是比要他的命还要可怕的事。况且怎么说他上辈子也是个大学生吧,你让一个大学生来种地,是不是太浪费人才了,但是现在李问发现自己连种地根本都不会种。

古代的社会重农抑商,农业是本,其实这也是和现在这个社会的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个,主要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低下,许多事情都是靠人的劳动力来完成;还有就是战乱不断,人口的不断迁徙会造成不稳定,农业能控制人口停留在一个地方,用以来维持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之所以抑制商业的发展,一是商人的流动姓大,会造成这个社会的不稳定性,还有一个就是商人本就逐利,本身的一个形象色彩就不大好。

这个世界的社会排行是“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人排在最末,所以这也说明了这个社会其实还是读书人的身份才是最高的,商贾是最没有地位的人。李问是觉得这个社会忽略了商人的重要性,一个发达的社会往往是商人带动起来的,商人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和利润空间而不断去想办法,动脑筋,所以在某一种程度来说,商人才是促进这个社会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