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一章,维护

第一百九一章,维护

这几年因着大成各种天灾不断,户部是入不敷出,从而造成国库空库。朝廷没钱,他这个皇帝想办点事都不成,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臣子能替他这个皇帝分忧,解决他这个皇帝的烦恼,就有不长眼的人跳出来找麻烦,这怎么能让皇帝的心里高兴了。

一边是不堪大用,整日就只知道没事找事的官员;一边是他这个皇帝钦点的状元郎,一手扶持上来的年轻有为的臣子,更何况这些事情李六元都已经事先向他稟明过,得到他的允许才去办的事。

这会儿这些大臣说李六元的不是,岂不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在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因此昭宗帝的面色当时就不大好看了。

今曰朝堂上闹的这一出谁是谁非,昭宗帝的心里自然都明白,是以这一日的早朝以惩罚了几个没事找事的官员,皇帝用他的态度表明了站在李六元这一方而结束

“退朝一”

“臣等恭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的仪仗在百官的恭送声中离去,后面的众臣才相继的起来。

今曰朝中更多的官员还是持着观望的态度,他们都知道如今李六元正得圣宠,是为皇上做事,这个时候对上李六元无疑是自找麻烦。有朱广权的事情在前,之前一些不把李问放在眼中的官员自是心里对李问也多了一点警惕。

京城中的事情这些官员们自然都是知晓,李问敢明目张胆的做的这些事情,没有皇上的允许,他绝对也不敢做这些事情。

仕人多为清高孤傲,是以沾染商贾之事为耻,偏偏这个李问反其道而行,参与到这些商贾之事来,为此还搞出一个什么工商部出来,这本就受人垢病了。这个工商部还不受六部的管辖,独立于六部之外,简直是把他们六部置于何地了?这让六部里面的一些官员难免感到不满。

不过这个李问倒还真是个有本事的,短短时间内就取得皇上如此的信任,这有是让许多人都没想的到的。

今日皇上对李问的维护,朝中的众臣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倒是要看看他最后能搞出一点什么名堂来。与其在这个时候去找李问的麻烦,不如之后再看他有什么漏洞把柄抓出来,才能在皇上的面前告他一状!

散了朝后,百官们就可自行离去了。

从暂替户部尚书一职之后,杨绍慕是知道户部如今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朝廷的賦税连年増加,但是朝廷收上来的賦税却是越来越少。这中间的问题到底是出现在何处?除去了朝中的官员贪污、中饱私囊的这些原因之外,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土地的归属问题。

但是现在土地肯定是动不得,这些士大夫阶层们手中握有大置的土地,他们定然是不愿意把手中的土地上交出来给国家,一旦触及了,必然是引起这些人的反抗和不满。但是以朝廷如今的情况,要是不想办法开源,户部怕是难以支持整个朝廷的开支,还有各地下拨的赈灾银两等等这些事情。

从这一点上而言,杨绍慕倒是明白了李问为何会把主意打到商业上去,这无不是一条好的出路。商人重利不假,但是同样的商人也会赚钱,所以他是支持李问开办这些大会,利用起商人们来,这些商人们要是利用得当,没准还真的为朝廷带来一点利益了。

“殿下,您看……”

大皇子带着人大摇大摆的走在太子殿下的前头而去,自然太子这一派的官员就心生不满了,这不摆明了不把他们太子殿下放在眼里吗?

杨绍慕抬抬手,面上并不见有半分生气,淡淡的说道,“无妨,许是皇兄有什么急事赶着去办。”他看着走在前面大步离去的人,只是在收回视线的这一刹那眼里闪过一道厉光。

四皇子杨绍简与太子走在一起,两个人边走边谈论着朝中的事情。

而三皇子杨绍康并没有与他们同行,而是上了另外一条路,看样子是到后宫去,想来是到淑妃那里去。

这个时候杨绍勇已经带着他的人走远了,大皇子的脸上是难掩的怒气,这个该死的李问,次次都害他损兵折将!

“这个李问到底给父皇灌了什么汤药,让父皇这么信任他了?”杨绍勇在

对李问拉拢不成,早就对李问心生不满了。这个李问还坏了他这么多粧的好事,襄州那里就害他损失惨重……要是这个李问落到他的手里,他一定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不过在把人弄死之前,倒是可以先让他尝一尝这李六元的滋味

一想到这个李问穿着一身官服,站在大殿之上怼上众多大臣,神采飞扬的摸样,就不知道那被官服掩盖住的身躯是何等姿色……若是要把人压在身上,任由他为所欲为,一想到此,杨绍勇的眼里是毫不掩饰的欲色。

“殿下,这个李问、暂时还动不得啊。”跟在大皇子身边的心腹知道他们殿下的那点爱好,一看他们殿下的神色就知道他们殿下的心里在想什么了。不说李问受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就李问这个六元的名头和身份,就不是他们殿下能随随便便去动的人啊。

“哼!你以为我不知道啊!”

杨绍勇自然是知道这个时候还动不了李问,不过等他当上了皇帝,想要什么样的美人儿还不是他说了算?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小六元,到那个时候他让人把李问绑到他的龙床上,他就可以……

黑嘿嘿……

“殿下,这个李问倒是个有本事的。他们那搞个什么大会,一人就得交一百两的银子,下官派人去瞧了一下,好多的人都赶着去排队……下官略算了一下,他们这么一搞,少说都有+万八万两的银子进账。”一名心腹在他的耳边说道,杨绍勇心里诧异,问道,“有这么多吗?”

“只多不少。”这名心腹神色肯定的说道。

“那还真不少了。”听到这话,杨绍勇的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原本襄州那边的官员每年都能给他送上一大笔进账,后来被李问那么一搞,襄州所有的官员都进去了。

不过也是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襄州那些官员借着他这个大皇子的名号搞出了那么多的事,最让他生气的一点还是,大头都在早已经被问斩的襄州知府吕兴邦的手中,到他这里的不过只是一点小利!简直就是罪无可苏,还害得他因此还被父皇罚在家闭门三月都不得外出!

要不是襄州的那些官员早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他还恨不得派人去把尸骨挖出来鞭尸!

不过眼前倒是有一个很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手里缺钱,很缺钱!

他虽身为大皇子,却因为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不是皇上亲封的太子殿下,所以一些人不一定买他的账,是以这拉拔人才要花银子,打通关系也少不得打点,每样下来,样样都是要花银子。

还有他手上养了一支私兵,盔甲武器就是一大笔的花销。

要是没有钱,在这些人的眼中,他这个大皇子怕是什么都不是,现在他们都已经走了九+九步,要是折在最后这一步这里,杨绍勇无论如何都不会甘心,想要拼一把,他就要弄到更多的银子了,才能增加他胜利的筹码。只是前面几条来钱的线都被人弄断了,他现在想要去搞点银子来,是有点难度。

“殿下。”见他们殿下突然的站在这里不走了,跟着的官员不由的提醒了一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咱们回去再做打算?”

“走!”杨绍勇回过神来,咬了咬牙,带着手下的人大步的离去了。

氺氺木

下了朝后,李问跟着前来的小苏公公到了御书房里面见皇上,“臣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六元你且起身吧。”昭宗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面上笼罩着一股病气。

“谢皇上。”李问起了身,不小心瞥见了皇帝的脸,这让他有点心惊,才短短时日,怎么皇帝看起来就苍老了这么多?

他的心想,皇帝的面露衰败之相,这不是什么好事啊……

“今日之事,朕知你心里委屈。你为朝廷所做的事情,朕的心里都明白。”昭宗帝这个皇帝当的也很不容易,他的身体曰益衰弱,与此相反的是,他的儿子们曰益强壮,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个个都惦记着他屁股底下的这张椅子,恨不得取而代之。

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都站了队,早早的就为自己做好了打算,皇帝自然是知道这些,但是对此却也无可奈何。

他虽然贵为皇帝,手上能用的大臣却着实不多,几个对他忠心耿耿的老臣却守

旧固执,没有太大的进取,不能为他带什么实际的利益。而在这个时候,李问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个臣子年轻聪明、并且忠于他这个皇帝,是一个能堪大用之人,所以不管如何,皇帝都要好好的安抚这个心里受了委屈的臣子。

“臣不敢。”李问一听,就明白皇上召他来是为了什么了,他嘴上说着不委屈,面上却不是这么说的。

看着这个年轻的臣子,昭宗帝有的时候像是对着自己的小儿的感觉,他就喜欢李问的这一点,就是对他这个皇帝足够的忠心以及诚实,不像一些人总以为他这个皇帝是个傻子,能骗就骗,对于如此忠心稚诚的臣子,皇帝没有不喜欢的。

皇帝轻笑了一声,说道,“还说没有,这嘴巴都能挂三斤猪肉了。”

李问皱了皱鼻子:一脸我才没有呢!

这个表情要是换一个满脸褶子的老臣来做,这个画面……大概会有点难以直视?不过要换成年纪小、脸嫩的李六元来做,倒是有点像皇帝撒娇的意味。昭宗皇帝倒是没有对此感到生气,转头对身边跟着的孙公公说道,“前头下面不是进贡了一对南海的夜明珠,你去拿过来。”

“是,奴才这就去拿来。”孙公公应了一声,出去没一会儿就手里捧着一个盒子进来,盒子打开,里卖弄赫然是一对拳头大的夜明珠。皇帝挥挥手,让孙公公把盒子给李问,说道,“这两个小玩意,就赏给你拿回去把玩吧。”

“臣……”李问正在犹豫要不要接。孙公公就一把把盒子塞到了他的手中,笑眯眯的说道,“李大人,皇上赏您的,您就接着吧。”

“谢皇上。”李问才接了过去,谢过皇帝。

“好了,不委屈了。你要做什么事,就尽管放手去做,这后面有朕担着。”昭宗帝说着话的语气淡淡的,表明了对李问做事之事的支持和态度,让李问要做什么尽管放手去做,只要是对朝廷有利的,他这个皇帝都支持他。

“臣谢皇上的赏赐。臣一定不辜负皇上的期待……”这打一棍棒给一颗糖的道理李问不是不懂,他心里明白皇帝这么做的用意,前面敲打了他一番,后面又给他赏赐点小玩意。

皇帝这一番做派里隐藏的另一层意思是告诉他,他这个皇帝才是大成的天子,是他可以依靠的人。不过在目前而言,的确是这样没错。

帝王都少不了有疑心病,所以皇帝也没有他所以为的那么信任他。皇帝所看重的只是他所能为他带来的利益,而并非是他这个人,这一点李问自己的心里也明白,起码在对皇帝对他的信任值上要再降低一半,不知道还会不会多了。

不过经过今日的事,倒是希望某些人的罩子放亮一点,别整日没事来找事,他懒得应付!

不过有了皇帝的这句话,后面的事他可以放手去做。

从宫里出来,李问的手里捧着一个木盒子,一些人眼尖的人认出了这是上次地方上进贡来的南海夜明珠,整个宫里就这么两颗,被皇上赏给了李六元。京城的消息传的快,在李问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从御书房里出来手上还捧着皇帝赏赐的东西的消息不胫而走。

皇帝明显对他的维护,倒是给他挡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起码后面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来找他的麻烦了。

第一百九二章,进行

工商部下的几个售票点每日都按时开门售票,每日出售的票都是限定的,因为买票的人太多,就导致只有排在前面的人才能抢的到,排在后面的人就只能继续等下一次放票了。

为了买到一张票,一些人夜里都不睡觉,就在售票处的门外等着了。

李问自己也没想到他门的票会这么的好卖,这个时候不是没有人想通过他这里走关系拿到票,上六元府送礼的人一律都被阻挡在了门外。因为他自己这张脸在京城这里还是有不少的人认识,所以他最近都减少了出门,实在是一出门被人认出来,就被缠住了不好脱身。

他知道这个时候肯定不止是有人想走他这里走关系,还有人想从他们工商部内部的人员下手。在给下面的人员开会的时候,李问就特别强调道,“这两次大会对我们工商部来说至关重要,是我们立足于朝廷的关键。”

“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外面有多少的人在看我们的笑话,我们不想让别人看笑话,就要自己做好了。”

这一次的商务大会和招商大会是他们商业部成立以来办的第一件大事,他们必须是要办好了,才能让他们这个特殊的部门在朝廷里面立起来,让那些看他们笑话的人无法说什么。

“现在外面很多人等着买票,这最少就代表了有许多的商人有这个意向和想法来参加商务大会和招商会。”最起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要抓住了这个机会。

李问继续说道,“所以,咱们这里要把前期的工作做好了,后面的大会才能如期召开。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句,我不希望我们内部出现什么问题,发现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来……”

他这一番话无异于是在敲打下面的人,告诉大家要按照规矩办事,不能违法规定私自售票,做出什么有损他们部门形象的事来,一旦发现了,一律都严惩不贷!

“是,大人,我们明白

这个新成立的部门里面,成员大多是蓬勃朝气的年轻人,其中年纪最小的当属他们的部长大人。李问在这群人里面的年纪是最小的,但是却不会有人因为他的年纪小来说话,这群人以他马首是瞻,听从他的命令行事。

想要管好手下这么多人也绝非易事,想要人听从你的命令,那必须得拿出让别人信服的理由来。

李问不仅是对手下的人要求严格,同样的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基本上每天他都是忙到最后一个离开衙署的。在朝中的一切压力他都一个人扛了下来,现在无非是要求他们大家做好内部的工作而已,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那么他要考虑换一些人来做了。

“若有什么问题你们就先汇报到杜主事这里来,到时候杜主事你再统一整理好了交给我。”李问对杜若衡交代了一句,因为他不是时时都在衙署这里,一些事情他都交代给杜若衡去处理。

杜若衡站在他们大人的身边,默默的给他们大人办事。

“下面没什么事了,大家该忙什么就去忙吧。”

小会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就散去,各自的忙活去了。

这两日下过雨,路面还有点积水。

经过这一次的重新规划之后,整个京城的道路看起来宽敞了许多,马车从街道上走过,也不会被拥挤的行人堵住道路没法过去了。

两辆马车前后的走过,车轮滅起了一点水花。

李问带着人到北区这里来看地,北区这边的地势低洼,再加上这边的环境脏乱,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就不大好了。

北区是京城的贫民区,生活在这里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做苦力活小老百姓和做点小生意的小贩们,还有和一些乞丐流浪汉住在这里。

在京城里的官员们很少会踏足这边,今日跟着李六元到这里来,还是这些官员们第一次到这边来,一个个从马车上下来,面上都露出了嫌恶的表情,这地方实在是没法下脚。

“咱们往前面走走。”李问倒是无所谓,很快的这里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他对这个还是有信心的。

他带着一行人往里面走进去,也不在乎脚上的鞋子脏了。

见到李大人都不在意,后边的这些官员们也不敢说什么,都跟在李六元的身后走着。

躲在门边瘦小的小儿好奇的看着他们,被妇人抱进去了院子里面去了。

见到一群官吏们到来,一些老百姓们的脸上是难言的好奇,仿佛这群人出现在这里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计划是,以这个菜市场为中心,到时候这个菜市场要拆除了,还有这一排的房屋,都一并要拆除了……所以是等于,这一片都要拆除了,然后把贸易市场建在这里。”李问事先来过这里,对这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今日他带着大家过来看看地方。

“只是李大人,这边的房屋拆了,那住在这里的这些人……是要怎么处理?”有人就提问道。

“嗯,这是咱们前期要处理的一个问题,到时候住在这里的百姓们就安排到另—个地方去住。”李问点头,这就涉及到了拆迁和人员居住的安排问题,这个问题还真的是有些麻烦了。

只是想要在城中建起一个贸易市场,就势必会涉及到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得的,除非他们把这个贸易市场建在城外。

不过京城附近这里已经没什么无主的地,大多都是氏族豪门圈走的土地,与那些人交涉比与平民交涉还要麻烦,前面他才提了禁止圈地,想动那些人手里的地,他现在要敢再次提出土地回收的事,必定会触动这些氏族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想必皇上案桌上弹劾他的折子又得高两寸。

所以关于这些问题他之前都有考虑过,还不如直接来这里圈一块地建市场,一来问题是比较容易交涉和处理,二来是贸易市场在这里落下的话,日后还可以带动这一片区域的经济发展。

“还有关于房子的拆迁补偿问题问题,到时候会出具体的章程出来。在拆房子之前要处理好,让这里居住的人员迁走,咱们才能开始在这边动工……”拆迁涉及的问题不少,这个问题还要详细探讨,李问回头与沈子敬讨论了几句。

拆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到时候势必是要他们工商部出面去处理,到时候他打算把这件事交给沈子敬去负责,这里面涉及到拆迁的问题会比较复杂,交给自己人去处理他会比较放心。

沈子敬知道李问有这个打算,他知道这是一个麻烦的事,不过对于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挑战?所以对此他也没什么意见。

今日李问还请了工部的人过来,毕竟这个贸易市场是官府出面建造的,肯定不好绕过工部另外去请别的工队来做,所以还不如请工部的人过来走一趟,商置一下关于贸易市场的建造相关事宜,到时候也好交给工部去负责处理。

工部本来就是负责这些事情,肯定是比他这个半吊子的人专业。

“这里的地势太低了,一到下面天就积水严重,所以咱们到时候是要把这边的地填高一些,处理好排水问题。还有这些巷子口太窄了,马车无法进来,以后这边肯定是许多拉货的车辆来来往往,等以后重新规划之后,主街道要宽一些,最少是要容两辆马车并驾而过,小巷子最少是要一辆马车能过的……”所以这么算下来,每一笔都是要花钱,刚进口袋的银子都还没捂热,这么快就要吐出来,李问的心里是淡淡的忧伤。

“嗯嗯,是要的,这些路太窄了。”

大家都纷纷的点头,这里的道路太窄了,要不然他们也不用下了马车走路进来,就是因为马车没法过来。

要是不到这里来,他们都还不知道京城还有这么些地方。

“我预计到时候工期会比较紧……我们这边会尽量处理好人员的迁走问题,然后交给你们工部去安和处理。”他们在八月中下旬开招商大会,起码在八月要有一个市场的雏形出来了,到时候才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招商会。

才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肯定是工期比较赶,但是只要有钱和有人的话,进度上应该可以稍微的赶快一些。李问说道,“我看这里有不少的人,不如到时候就地请一些人来做工?”

“是是,到时候咱们缺人,都会就地请些人来做工的。”工部的官员答道。

李问带着一行人一边走一边看,这边没人管,比较乱,不少乱搭乱建的房屋,这些房子到时候都要拆除掉,还好这里许多的房子都是泥砖和柱子搭建起来的,不像是后世的房屋都是水泥钢筋搭建的,所以想要拆除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等他们走了一圈出来,每个人脚上的鞋子都不能看了,衣服的下摆还沾上了溅

上去的泥土。

中午李问请了大家到一品楼去吃饭,主要还是详细的谈一谈关于贸易市场的建造问题。

这一顿饭一吃就吃了足足两个时辰,才把一些相关的问题敲定了。

第一百九三章,安排

下午回到衙署,李问和沈子敬两人又谈了许久的话,把关于拆迁安排和补偿方面的相关事宜都确定下来,立出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这件事我就交由你去负责处理,没问题吧?”

“好,没问题。”沈子敬点了点头,对这个安排没什么异议。

“明曰我会安排一队人跟着你一起去。今日就差不多谈到这里了,之后有什么问题咱们再讨论。”他们这里的人手不够用,李问三天两头就跑去借人,亏他的面子好用,有个什么需要开个口,别人就二话不说的来帮忙。

要是别的人去出面,还不知道能不能借得到人手了。寕瞢

这会儿外面的天色暗下来了,虽然京城的夜里没有宵禁,只是到底天黑下来后路不好走。

从衙署走出来的路上,两个人谈了一些关于安全上的问题。

“到时候你们过去那边,记住尽量不要与百姓起冲突,把安排和补偿的事情跟大家解释清楚,有什么问题大家坐下来好好协商,总能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李问知道管拆迁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个不好的话很容易就与居住在那里的百姓起冲突。

毕竟这是要别人搬离原本居住的地方,是要拆别人的房子,别人怎么会乐意了

?

他们给出的拆迁补偿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此有什么不满的,可以坐下来商谈。这件事是他们工商部们负责,别的他不敢保证,起码在他们这边,补偿的款项肯定是可以发到百姓的手上。

这个贸易市场是肯定要建的,但是工作上的这些问题还是要以人身安全为第一的考虑,能够坐下来谈的问题就没必要动手。

中间还有一些需要办理的手续,有皇上那里的批准,下面的人也不敢卡着不放,李问都提前去办好,和一些相关的部门打过了招呼。每当在这个时候,皇上就是一张很好用的同行牌了,基本上是没有官员敢不给皇上面子的。

苏元现在是负责衙署内部的一些事情,他对沈子敬和李问说的事情多少都知道一些。只是相比于李问和沈子敬经常都是在外面跑,他的性格更适合处理这种琐碎和细致的事情,所以对目前所做的事务并不会感到厌倦和不喜。

沈子敬回头,总能看到跟在他身边的人,这让他感到有种安心的感觉。

出到门口,沈家的马车等在这里接他们了,沈子敬问道,“要不我们顺路送你回去?”

“不用这么麻烦,我走回去就行了。你们就先回去吧,有什么问题明日再说。”李问并没有上马车,沈子敬和苏元住的那边比较远才要坐马车,他这里回去才几步路远的地方,坐什么马车了。

“好,明日见。”见状,沈子敬就只好和苏元一起坐上了马车。

“明日见。阿辰,咱们走吧。”见沈子敬和苏元上了马车走了,李问带着他的人步行回去,这里走回去六元府并不远,要没必要他都省去了坐马车,每日都是走路来回,权当是锻炼身体。

自从上次遭到刺杀的事情之后,让他意识到即便是在京城这里面,也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安全,所以现在出门在外他的身边都会带着阿辰或是阿午,这两个人之中的其中一个在身边,遇到什么危险的时候身边也有个人保护他的安全。

在确定了没什么人要对他不利之后,赵向毅才撤走了跟在他身边的人,就不知道那个男人有没有还派人在暗中保护他,不让他知道的了。

这个时候建造兵工厂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昭宗帝在几经思考之后,把这个事情交给赵向毅去办。兵工厂的地址选在西山脚下,那里靠近京郊大营,外面的人不得随意靠近,方便了在那里建造一座隐秘的兵工厂。

皇上之前还问过他关于人选的问题,李问知道皇上那里是有点想让他去负责的意思,毕竟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只是他这边已经够忙了,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多余的精力分出来再负责那边的事情。他这边负责给国库赚钱的任务委实也是很重要,所以皇上就只能放弃他这里,另选他人了。

不过对于皇上选了赵向毅出来负责此事,李问对此并没有什么惊讶,或者是说在意料之中,赵向毅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若不然可能就是王将军父子了。如今京郊大营那边是赵向毅在负责,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赵向毅去办。

既然这件事皇上交给赵向毅去办,自然就没有避着太子的意思了,肯定太子那

里也会知道。

至于其他的大皇子和三皇子他们知不知道这件事,暂时就不好说。

其实皇上的心思并不难猜,只是太子终究是太子,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大成还是会交到太子的手中去的,只是皇上对此总有些不甘心罢了。

任何一个手握重权的统治者都不愿意面对自己老去,甚至有一天会死去这样的一个可能,所以面对曰益强壮的儿子,皇帝又怎么会喜欢这些儿子们呢?

不过最近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力不从心,所以哪怕是皇上不甘心,还是要面对他即将老去的这么一个事实。皇权不可能在他这里断落,他需要一个接班人,把这个天下交给他的儿子,大概这也是皇帝突然间对太子转换了态度的原因。

帝王的心思到底还是太难测了,李问摇了摇头,就不去想这些事情了。回到府上,他匆匆吃过几口饭,就进了书房里去忙了。

书房里的灯火亮到深夜,人也没见出来。

见到书房里的火亮着,他们家少爷没有半点要出来的意思,守在门外的李童心里有些发愁,犹豫了再三,还是伸手敲了敲门,提醒道,“少爷,少爷……夜深了,您是不是要回去睡会了?”

再不回去睡觉就要去上朝了啊!我的少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