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五章,运气

第一百五五章,运气

“……如此,朕就命太子到户部去,太子暂替户部尚书一职,处理户部各项庶务,待找到合适的人选,再交由合适的官员当这户部尚书。”

朝中的官员们日日为了到底是由谁替补户部尚书一职而争论不休,昭宗帝的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宣布让太子暂替户部尚书一职,等曰后选出了合适的官员,再交由他人任这户部尚书一职。

显然百官们都没想到皇上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一时间大殿之上竟无一个人出声了。

站在太子后面的大皇子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父皇这是让太子到户部去,暂替户部尚书一职?这怎么可以!还是让太子进户部暂替户部尚书一职,他的视线死死的盯着太子的后背,恨不得把太子的后背盯出一个窟窿来。

三皇子杨绍康的心里也有片刻的错愕,仿佛是没想到父皇会让太子暂替这个户部尚书一职,父皇不是一直都不让太子掌有实权,怎么如今改变了主意了?他的心里不由的起了极大的危机。

几个皇子里面,唯有四皇子杨绍简像是早就料到了今日会这样那般,面上没有露出半分的惊愕。

“皇上……”下面的官员们都反应了过来,有人出了声。

“你们对朕的决定有什么异议的,都尽管说出来。”看着底下的人都不说话了,昭宗帝的面上有些不满,怎么,这一个个不说话,是对他这个皇帝的决定有什么异议了?

经过了户部官员贪污一案之后,皇帝现在对底下的臣子们都起了怀疑,觉得这些臣子们背着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贪污了多少银两。要不是现在时候不对,怕引起朝堂的动荡,他一定派人好好的查一查各部的官员们了。不过这些事急不来,要一步一步的来。

至于为什么决定让太子暂替户部一职,一是朝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是皇帝觉得这是他的亲儿子,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是应该给点机会太子锻炼锻炼了。这么些年来,太子行事如何,昭宗帝都看在眼里,皇帝对这个太子并无什么不满的,唯一的不满,大概是觉得太子不够强势,性子太软,这样的储君如何能护得了未来的大成?

总的来说,就是皇帝嫌弃儿子性格太软,不够强硬,才会让其他的兄弟骑在头上。

当然昭宗帝绝对不会承认,他人都还坐在这龙椅之上,底下的儿子一个个就觊觎他屁股下的这张凳子,这不是盼着他这个父皇早点死,好让他们继承皇位?对此,怕是任何一个当皇帝的都高兴不起来吧。

但是现在皇帝手中没有可信又合适当这户部尚书的人选,不如就先让太子到户部去试一试,若做的好,那就好;若做的不好,不用他这个皇帝开口,底下就有一帮臣子讨伐太子,还不需要他这个皇帝费任何的心思了。

杨绍勇往侧边的一个官员看了一眼,那人接到了大皇子的眼神,明白过来,站了出来道,“皇上,户部尚书掌管整个户部的大小事务,事务繁多复杂,微臣只是、担心太子殿下经验不足……”

“皇上,微臣亦有话要说……”

接着下面又有好几个官员站出来说话,大意就是太子殿下经验不足,恐怕不足以担任这个户部尚书一职,隐含的含义就是请求皇上另外择选一个更为合适的人选出来。

接着太子一派的官员立刻跳了出来争论,问对方,“尔等认为太子殿下不合适,那你们说说谁担这个户部尚书一职更为合适?”

还有你们这话的意思,是在质疑皇上的决定不对了是吗?

前者质疑太子的能力还好,后者质疑皇上,一个不好可是要丢官的罪了!这些官员们任何时刻都不放过攻击和打倒敌人的机会,有一点点的机会都抓住了要置对方于死地。

“你们这是污蔑,故意曲解本官的意思。”

他们敢质疑太子殿下的能力能不能够升任这个户部尚书,却绝对不敢质疑皇上的决定对不对,因为不管皇上的决定如何,都肯定是对的。

但是既然如此,这些官员又为何敢跳出来反对太子殿下入户部呢?所以这两者之间本就矛盾了。

下面的官员们吵的不可开交,整个朝堂都乱的跟菜市场似的。

“好了,一个个都给朕闭嘴!”昭宗帝的脸黑的跟锅底似的,“说户部尚书一职不可缺的人是你们,如今朕让太子殿下暂替这户部尚书一职,如今你们一个个又跳出来反对,你们倒都说说,到底是何人更为合适当这户部尚书了?!”

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都闭了嘴,听到皇上的问话,下面众人的心声只有一个:皇上,敢情我们吵了这么久,推荐出来的这么多位官员您都没听到了?

当然这个时候皇上这么问,一听就知道皇上这是生气了,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不是真的傻,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喊着xx官员更为合适当这户部尚书了,万一皇上一个不高兴,这不是把自己人推出来承受皇上的怒火了?

要说这些官员们整日里吵来吵去,到关键的时候都是一条心了。

在这个时候,太子殿下站了出来,行礼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太子你有什么话要说的了?”昭宗帝见到太子站出来,面色还不是太好,说道,“你倒说说,对朕让你到户部去学习这一事,有什么想法了?你告诉朕,你想不想到户部去学习做事了。”

原本待皇子成年之后,就可以安排到六部以及其他各个机构里面去学习做事的了。只是在次之前,昭宗帝防几个儿子跟防贼似的,就是怕几个儿子手中握有实权之后,就会不受他这个皇帝的控制了,因而给到几个儿子那里的都是一些闲职,手中并无多少实权的职位。

但是昭宗帝知道,哪怕是如此,他这个几个儿子的手里不是没有培养出人手,若不然这朝堂之上的官员也不会分成几大派,整日都吵得不可开交了。

不过这在昭宗帝看来,这一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几个儿子就是握有一点人脉和权力,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才是天子,才是大成的君王,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而今日,太子是几个皇子里面,即将进入六部里面的人,还是他们父皇亲自开的口,这如何让其余的几个皇子不慌张了。

“儿臣谢父皇对儿臣的信任和肯定。”要说太子想不想到户部去,那自然是想的,但是他的几个兄弟们肯定是不想他到户部去。杨绍慕不知道他父皇说这话是真想让他到户部去,还是试探他,所以这个时候说话就要小心谨慎了,这还可能会事关到他能不能到户部去,如果他不拿到这个机会,可能就会便宜了别人都说不定。

首先杨绍慕是肯定了他是想到户部去的想法,并且感谢皇上对他的肯定。

至于诸如几位大臣对他的质疑,杨绍慕表示可以理解,“毕竟儿臣年纪尚轻,此前还未去过户部做事,父皇命令儿臣到户部去学习,儿臣的内心即是高兴,又是惶恐。高兴的是儿臣能到户部去,为父皇分忧,儿臣十分的高兴;恐慌的是,儿臣心里也担心自己对户部的事务不熟悉,会出现什么纰漏……”

他重点提了这个“暂替户部尚书一职”,所以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待他日找到合适的人选,他这个太子还是会把户部尚书的职权交给下一个人。

太子殿下说话的态度十分的坦诚以及真诚,但是能有这个机会到户部去,他也想争取一下,这之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同时话里提到了李六元,话外的意思是,李六元是父皇您的人,您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让李六元辅助(监督)儿臣。

听完太子的这一番话,昭宗帝心里的那一点顾虑就完全的没了,可不就是了,小六元就在户部里面,不如就让李六元监督太子的一言一行就是了,就算是没有李六元,他还可以派别的人监视太子。而且这里还有满朝文武百官,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在百官们的眼里,让百官们一同看太子在户部的表现如何了,能不能继续让太子在户部里面,还不过是他这个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了?

因而决定了之后,昭宗帝就开口让李六元协助太子殿下办事。

“太子,你后面这段时间就到户部去学习学子罢,太子你初到户部,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随时询问你底下的这些人。”

“微臣领旨。”李问没想到今儿还有他什么事了。

得,这都是太子殿下亲自开的口,皇帝那里也同意了,说是让他协助太子殿下,反正户部这么多官员,他头顶上又不是没有官职比他大的了,到时候有的是人抢着为太子殿下服务,说不定他这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还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反正不管如何,先站出来接旨就是了。

“儿臣领旨。”杨绍慕同站出来领旨。

既然把太子放到了户部去学习,昭宗帝不能厚此薄彼,也就让其余的几个儿子到其他的各部门机构去学习一段时间,皆是做的好的会有所奖励,做的不好的自然是要受罚了。

“儿臣领旨。”

“儿臣领旨。”

但是相比于太子到的户部,还是暂替的是户部尚书一职这一对比,他们这些人领到的差事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压根就是不能比的了,这难免就让人心里嫉妒了。

六部里面总共就六个户部尚书,观其他的几个户部尚书的这个年纪,怕是在这个位置上再待个十年八年都有可能,若非前户部尚书朱广权出了这事,也不至于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被人撸下来了。

要想到哪个位置上去,也得那个位置上空出来才行啊,哪是能随随便便就去得了的了,这里面还得讲一个运气,看谁的运气是更好了。所以尽管是心里有所不满,几个皇子的面上都不会表露出来,一个个都跟着领旨。

第一百五六章,更新

这一日的朝会一直到将近饷午才结束。

要上早朝的官员早上都很早就起来了,大部分人都不会吃什么东西,甚至连水都不会多喝,就是为了避免上朝的中途憋不住了想去如厕。虽说人有三急,但是这种事当着天子的面就是失仪,所以可怜这些官员们要饿着肚子上早完朝,有屎有尿也要憋着、中途不能离开,等上完了早朝之后才能去拉。

宫门口停了一排的小轿子,都是各府等着接人的仆人,每家仆人身上穿着的衣服上绣着的家徽都是不一样的,以此来辨别是谁家的家奴。平日里的这个时候人早就出来了,今日却是迟迟都不见人从宫里出来,这些等人的家奴一个个翘首以盼。“怎么今日还不见我们家老爷出来啊?”

“我们家老爷怎么还不见出来啊!”

这些身体文弱的文官们饿了一个早上,一个个都饿到脸色发青、嘴唇发白,都差点要扶着墙才能走得了路了。

相比于连路都走不了的文官,身体健壮的武将们倒还是面色如常,健步如飞,看到这些下了朝走路都脚软的文官们是嗤之以鼻,远远的就把这些文官们甩在了后头,似乎还有武将从文官的身边路过的时候,嗤笑了一声,充分的表达了他们的不屑。

同文官看不起武将一样,武将们也大多瞧不起这些文官,一个个身体这么弱,别说上战场对敌了,能不能去到战场都是一回事,他们不屑于与这些文弱的文官们为伍。

因而下了朝后,文官和武将们大多不会同行,各自有各自的圈子,文官们一边,武将们一边,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

李六元大概是文官里面的一个例外,是文官里面少数被武将们接纳的人,大概是因为他一个文官都敢站出来对战胡人,因而这些武将们对李六元都高看一眼,平时遇到了还会和李六元打个招呼,约他出来喝酒。不知道是谁的嘴里泄露出来的消息,说是李六元酿的一手好酒,那味道简直是绝了。

这些武将们没别的爱好,一个个除了爱干架之外,最喜欢的就是喝酒吃肉了。听说赵小将军和李六元的关系不错,李六元还请过赵小将军手下的兵喝酒,喝的是李六元亲手酿的好酒,这怎么能不让他们羡慕嫉妒?!

散了早朝后,皇上那里没派人来找他,就是应该没什么事了,李问就出了宫,他的步伐走的快,路上和一群武将们遇上了。

“嘿嘿,李六元。”王濠看到李六元眼睛一亮,还差点想伸手去勾李六元的肩膀了,不过一想这种行为对李六元来说太粗鲁了,他就只好作罢。对着李六元咧嘴笑的有点傻,一点都没掩饰眼里的意图,“听人说你酿的一手好酒,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喝你亲手酿的酒啊?”

王小将是王大将军王洪的儿子,王家和赵家一样都是将门世家,家中的子弟都是从小习武。只是和赵家不一样的是,王家是留在京中,没战事一般不离京,保卫京畿地区和皇城的安全,而赵家军则是镇守边关。

王濠和赵向毅是老熟人,李问还因此和王濠同桌吃过两次酒,大家都认识。

对于王濠提出的要求,李问并没有拒绝,笑着说道,“行啊,等有空了,找个时间出来,我请你喝一杯。”

旁的人就不依了,这有酒喝怎么能少得了他们的?就有人极为不要脸的说道,“李六元你不能只请王濠这小子喝,漏了我们啊”

“是啊,见者有份啊。”

这一个个都是酒坛子,请这帮人喝酒得多少酒了?不过李问还是笑着点了点头,说了一声“行啊,到时候约个时间,大家一起出来,我请大家喝酒。”大不了等回头让府里的人多熬些酒就是了,地窖里的酒上次喝的差不多了,新酒要放置一段时间才好喝,可以提前多酿一点放着。

“我看今日就不错,择日不如撞日吧?”

“我看行。”

面子又不能当酒喝,要是有好酒喝,这些武将们一个个都不要面子了。

“李大人。”

出到宫门,李问看到拦在他面前的人,他认出这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应该是太子殿下让人在这里等他的了,所以今日怕是没时间和王小将他们一起去喝酒了。

李问回头对身边的武将们说了一声抱歉,“我这里还有点事,今日怕是有些不便,不如咱们约个时间,改日再请大家喝酒,我人就在京城,这酒定然是跑不了的

他这说话的诚意+足,这些人也不是真的要他请喝酒,这酒自然是什么时候喝都可以。

“行,有你这句话,什么时候喝酒都可以。”王濠让李问有事只管去忙他的,他们并不在意,改天再约也是可以的,之后他就带着一行人走了。

“李大人,殿下让小的来请你。”

“走吧。,,

李问则是跟着太子殿下派来的人走了。

宫门外的家奴们等了老半天,才等到他们的主子出来,一个个忙的上前去搀扶,“老爷。”

家奴把人扶到轿子里面,喊了一声“起轿。”

轿夫稳稳的抬起了轿子,一顶顶轿子像河里行动的小船一样,有秩序的抬着离去,不会谁家的轿子不小心撞了谁家的轿子。

马车停在了菜馆的门口,李问到的时候,太子殿下的人还未到,他在厢房里面等了一会,换了一身常服的太子殿下才带着人到了,赵向毅跟在太子殿下的身边一起来的。

最近他们私底下见面都会到【客至】来,一来这里是他们自己的地方,二来这里的环境不错,三来这里的厨子每月都出新的菜式,可以来品尝一下。

李问起身行了一个礼道,“见过殿下。”

“不是说了在外不必多礼?”杨绍慕让人起来,脸上带着点笑意。但是要仔细辨别的话,太子殿下对着自己人的笑和对着外人的笑是不一样的,而对太子殿下来说,这个小师弟可以称得上是自己人了。

“殿下,礼不可废,您人好、让下官不必行礼,但是下官却不能见了太子殿下您而不行礼。”所以这君臣之道是必须恪守的,皇上和太子是君主,他们是臣子,哪有臣子见了君主不行行礼的道理?太子殿下对他好,他却不能恃宠而骄,李问是坚持,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见到太子殿下都必须是要行礼。

“行行,你说的有道理。”杨绍慕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让李问平身。

李问请太子殿下上桌,他见到和太子殿下一同来的男人,见到赵向毅在看他,他给了男人一个大大的笑脸。要不是这里有太子在,赵向毅都想把他的少年搂在怀里亲一口了,不过现在当然是不能。

“刚遇上了一点事,耽搁了一些时间,让你久等了。”杨绍慕看到桌子上并未上菜,就直到李问在这里等他等了许久。太子自然也是从早上到现在都粒米未沾,要问太子殿下的肚子是不是饿,肯定也是饿的,只是他早已经习惯了,有时候忙起来,一日三餐不继也是常有的事。

“还好,下官并没有等太久。”李问不会说他刚才溜达到厨房去,见到好吃的用手拿了一点吃过了,不然等到现在,胃早已经饿到抽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朝中的大臣们看起来都要比实际的年纪都要老态,还个个都一身病,绝对就是太辛劳了,还有胃病是饿出来的。

太子殿下人未到,他总不好自己先点了东西吃吧?就算是太子殿下允许,他也不会情商低到这种地步,做出这种事情来。别人允许是一回事,自己能不能那样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像是太子对他客气,他不能把别人的客气当成理所当然,太遵守的他依然是要遵守,人情世故这方面,李问还是懂一些的,不会真的那么傻。

在太子到来之前,李问已经点好菜了,厨房那里已经做好了菜,随时都可以上了,他这边让人上菜,外面伺候的侍女很快就把菜上上来了。太子殿下坐在主位,李问和赵向毅一左一右坐下太子殿下的下边,上菜的人先上了太子殿下的面前的,才到他们这里。

李问给太子殿下介绍新出的几个菜式,这菜还是他给的方子,他自然对这些菜的名字以及做法都理解,顺便的还给太子殿下讲解了这几样菜,“这里有几个菜是新的,殿下您一会尝一尝,看喜不喜欢。”

杨绍慕尝了一口后,是满意的点点头。

一顿饭吃下来,气氛都还不错,期间有李问的解说,太子殿下配合点头,也会问上两句,要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就只是来这里吃一顿饭而已。

等吃过饭后,下面让人上了茶,杨绍慕让身边伺候的人都下去了,厢房里面只

有李六元和他的伴读赵向毅在,门外是守着的太监侍卫,都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

厢房的门关了好一会才打开,之后太子和赵向毅悄然离去,李问也回了户部去了。

第一百五七章,合作

经过这一次的大换血,户部里面换了一批新的人上来。朱广权一死,以前跟着他的那些官员基本上都被清除干净了。皇上命令太子殿下暂替户部尚书一职,太子殿下进了户部,如今等于是整个户部的官员都听从太子的命令行事。

对于皇上让太子殿下到户部的决定,李问是喜闻乐见。

比起和一个不相熟的上官相处磨合,还不如太子殿下当他的上官来的好,起码他和太子殿下还算是半个熟人。不过李问知道太子殿下到户部来只是暂时的事,曰后太子肯定是会离开户部,会有别的人来当这个户部尚书。

但是在这个中间的这么一段时间里面,足够太子殿下把整个户部都掌握在手里了,日后这个户部尚书一职十之都会是太子殿下的人上来当。

不过等到那个时候,他说不定也不在户部这里了。

现在没了盯着他的上官,换了太子殿下当他的上官,日后无论他想要做什么事,都方便了许多,为此李问的心情可不要太好,瞬间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走路的脸上都带着笑了。

杜若衡注意到他们大人嘴角的笑意,打趣的问道,“大人,是有什么好事,让你这么高兴呢?也说来让属下听一听。”他跟在大人的手下做了一段时间的事后,

别看他们大人年纪不大,处理事情是极为有主见,却不会不听从旁人的意见,若是他们的意见好,也不会考虑他们的提议。

平常做事为人都极为低调,不摆什么官架子,和他们底下的这些人都打成一片

对他们这些下属们都是极为的尊重和爱护,不会胡乱对他们这些下属发脾气。只是在工作上是严厉一些,对他们没做好的地方会指出来,让他们重新去做,做到号为止。从他们大人来了之后,他们这一组的行事和风气都变得不一样了,似乎大家相处起来都更为团结了,少了许多矛盾。

经过这一次户部的事情之后,杜若衡就更坚定了要跟着他们大人做事的决心,像他们大人这样只专注于做实事的好官,已经很少了。他不怕得罪人,就怕自己也变成官场上随波逐流的人,不知道自己当这个官是干什么的,不过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了。

“路上捡了银子。”李问对杜若衡眨了眨眼睛,就问你信不信。

“我不信。”杜若衡摇头,区区一点银子,哪能让他们大人这么高兴啊?他们大人像是没见过银子的人吗?

李问哈哈笑道,“你看,我告诉你,你又不信我。”他一脸我还真拿你没办法了。

这一次趁着户部里面大换血,他把自己手底下几个是别人塞进来的人弄走了。沈成和杜若衡两个人都是他身边的助手,在知道沈成是朱广权的人之后,他就把沈成弄走了,只留了杜若衡在身边做事。另外还从别处要了两个新人过来,不然人手不够用。

他对身边跟着做事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大家能一条心。李问不希望他们这边在累死累活做事的时候,队伍里面出现了叛徒,把他们所做的事都一五一十的卖给了别人。

两个人说了两句玩笑话,李问吩咐了事情让杜若衡去处理,他也埋头案首,处理起公务来。

中间趁着有点时间,李问还拐弯去了一趟太子殿下那里喝了一杯茶。

嗯,太子殿下带来的茶很好喝,不知道还有没有多余的?李问和太子殿下喝茶,真心的夸了一句“这茶味道清香、入口甘甜,好茶。”

见到少年笑的弯弯的眼睛,杨绍慕对旁边伺候的奴才说道,“孤记得这茶还有两罐,一会装起来让李六元带回去喝。”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啊……殿下您台客气了,如此下官就多谢太子殿下了啊。”李问一边说着,一边接过杨公公递过来的茶罐子,笑的眼睛眯眯的。太子殿下这里的茶肯定是好东西,外面说不定还没有的卖的,就算是有的卖,这茶叶一看就不是便宜货,让他自己掏钱去买,肯定是肉疼,还不如他拿了银两去一品楼买烤乳猪来的实在。

但是这茶实在是太好喝了,拒绝,肯定是不能的。况且这要拒绝不就是不给太子殿下面子了吗?这面子,肯定是要给的!

所以喝了别人的好茶不算,等走的时候,李问还拿了别人两罐子回去。

后面因着太子殿下在户部这里,他就没少到太子殿下那里去蹭茶喝,还连喝带

拿的,拿回来的茶叶都够他喝完一整年了。不过总拿别的人东西也不好,所以在外面见着了什么好吃的,或是家里做了点什么好吃的,他就顺便给太子殿下带一份,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见到拿着两罐子茶叶走了的少年,杨绍慕的心情没来由的变得好了起来,吩咐旁边伺候的奴才道,“回去看看府上还有什么好茶叶,多带几罐过来,顺便给李六元那里送一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