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那日送你来的、应当是钦差大人随行的护卫。”大夫对那一日送这个小公子来的两个官爷还有点印象,他见过跟着钦差大人的那些护卫们穿的就是那一身衣服,应该是钦差大人的人,这也是他为什么让这个小公子留在他医馆中的原因。

自从那一日两个官爷把人送到他医馆来,留了银子人就走了,至今都没有出现过。

弄清楚了是何人送他来的之后,白羽谢过来看他的大夫。

外头还有事情要忙,大夫来看完了人之后就出去了。

在医馆里面住了两日,白羽不好继续住在人家医馆里面,他拄着一根拐杖,走路都还一瘸一拐,带着他的幼弟离开了医馆。如今的襄州城没了往曰的繁华,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白羽身上身无分文,他带着幼弟站在街上,不知道何去何从……

□作者闲话:感谢0y(0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dijiuzww,赠会员,领福利:)

第七十九章,粮价

这一场旱灾早就有所征兆的了,只是许多人都不当一回事。

早在几个月之前,一些敏锐的商人发现今年的雨水少,一般雨水少的年份都很容易闹旱灾,一旦闹旱灾粮食的价格就会増长,因此一些商人早早的就囤积了大置的粮食,就等着粮食的价格上涨,高价卖粮,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直到旱情爆发,如今北地各州府都在闹旱灾,外面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这些商人就借机抬高粮价,其余的物价也跟着升高。

朝廷出台政策控制粮价上涨,只是天高皇帝远,中央也不能管得到每一个地方去,再加上地上官商勾结严重,地方官员拿了好处就包庇商人,粮食的价格还是一路上涨,商人的生意照做。

城里一户普通的人家家中,掀开米缸的小妇人看到见底的米缸,见到米缸中仅剩的一点米,煮完今天这一顿饭,下一顿就没米做饭了,她只好回去屋里与婆婆说这事。

“阿娘,家里要没粮食了,咱们是不是要出外头买点粮食回来。”

“没有粮食了啊,那是要买了。”老妪从针线活中抬起头来,只是想到城中如今的粮价,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说道,“等明日一早,你拿银子到粮行去买点回来吧。”

“是,阿娘。”小妇小声地应了一声,就去煮饭了。

襄州城中的粮价一日高过一日,城中的百姓们一般都没有买太多粮食存在家中的习愦,城里的人不种地,平日里吃多少粮食买多少粮食,吃完了就到粮行去买。如今粮食的价格高涨,眼见着家中的米缸到底了,城中的百姓不得不花高价去粮行买粮食,不然就只能一家人都跟着饿死。

以前城里好的大米才几文钱一斤,一家五口一月下来吃一百斤的粮食,也就四五贯钱,如今粮食翻了十几倍,一百斤粮食要去到好几两银子了,价格还在不断上涨。百姓们的内心惶惶不安,怕有一日他们连粮食都买不起来吃,一家人就只能活活饿死,有这种担忧的不止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普通的老百姓内心都有这种担忧。

但是相比于城外的流民们而言,城里的这些百姓们已经是幸运的了。

如今城内的粮价不止是价格高,一些无良的商人还往里面楼入杂物,一斤米就能抖出三两的杂物来。这种事就是有人到粮彳于去闹也无果,闹事的被打一顿事小,被关到牢里去吃牢饭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有没有命走出牢房都还是未知数。

你要觉得这个粮食不好、价格贵,大多就不买,也没人通着你买,你不买有的是人买,不见外面饿死了那么多人,要不想饿死的就只能乖乖地掏钱去粮行买粮食,这也是这些商人们有恃无恐的原因。

如今城中不止是粮价贵,油盐酱醋都跟着涨价,肉价更是责,卖猪肉的摊子都好长时间不开张了,就是有人想买猪肉的都无处去买。不过这个时候也没人有那个闲钱去买肉吃,还不如买几斤米回家,一家人能吃个好几天了。

一早粮行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外面是排着队等着买粮的百姓们。

到襄州这几日他都是在忙着城外的事,还没有空来管城里的事,直到这一日想到城里的物价,李问才抽出时间带着人到粮行来一趟。当然,暂时还不需要他这个钦差大人亲自出面,而是找了几个长相不起眼的护卫乔装打扮一番,到各家去铺子去买粮食。

这会儿一身便服的钦差大人正与赵指挥还有谢云飞几个人坐在粮行对街的一家茶馆喝茶,

让手下的人去排队买粮食。

远远的见到一个拄着拐杖的少年一瘸一拐的带着一个半大的小子在街上走,李问的心里有点感慨这个世道大家的日子都过的不容易,并未认出在路上走的人正是他前几日让手下的人送进城中的医馆去医治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