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地方知府是正四品的官员,他的官职是比吕兴邦的官职低,只不过他是皇上钦点的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到地方办事的官员,也有代为天子出巡之意,因而就是吕知府见了他都要客气三分,更别提这些地方上的小官员了。

只不过他们初到襄州,还不知道这边是一个什么情况,官员们如何,他们都还不清楚。第一次与吕兴邦打交道,给他的感觉这个人就是一个深藏不漏的老狐狸。在进城之前,李问已经让人去查这个襄州知府了,就不知道查的结果如何,稍晚一些就知道了。

现在他们双方算是正式见了面。

“钦差大人路上辛苦了,本官为钦差大人和几位大人安排了住处,让下人去备好了酒菜,不如钦差大人和几位大人先到下榻处洗个舒服澡和换身衣服?随后本官让人去领大人过来用膳。”吕兴邦知道朝廷派了钦差大臣下来,早就让人在他的府上为钦差大人一行人安排了住处。

“感谢吕大人的安排。只是我们此行的人多,就不好麻烦吕大人了,我已经让人到城中去包下了一家客栈,我们住到客栈去就行了。”他们一进城,李问就让人去找客栈了,想必这会儿已经是找到客栈了,因而他并不打算住到吕兴邦这里来。

要住到吕兴邦这里来,等于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眼皮底下,并不利于他们行事。

而他用的这个借口,对方也无法反驳。

“用膳的事咱们先不急,稍后再一起用膳也不迟。”李问说道,“我们这一次奉皇上的旨

意到襄州来处理赈灾一事,这后边的这些是我们此次押运来用于赈灾的银粮。我们初到襄州,还不知道这里是一个什么情况,不如吕大人以及众多位大人们先与我说说这边的一些情况,我心里也好有个底。大家商议一下,好安排后边赈灾的相关事宜。”

其实这一路过来的所见所闻,他的心里对襄州这边的情况也了解到一些。

以及刚才他们在城外,见到那么多的流民被阻挡在城门之外,襄州的官员们对此并不作为,任由百姓们在城外饿死病死,这就是一个大罪了。但是现在在没有掌握到明确的证据之前,李问也不好一到地方就开始追责,最好还是以安排好灾民们为先,追责的事稍后再做处理。

以往从上面分拨下去用于賑灾的银粮还不到地方早就被瓜分个七七八八了,到地方能有五成就不错了,而到了地方后,地方的官员们再分一分,到百姓的手中就所剩无几了。而这一次,他们手中押运的这些东西,除了途中留给其余地方上的一些,剩下的全部都在这里了。

李问就不信了,还能有人动得了他们千辛万苦押运来的这些银两了!

襄州的这些官员们见到外边这么多的箱子,他们知道箱子里面装的都是赈灾的银两,还有运来的这些粮食,也是不少。

吕兴邦自然也看到了外边运送来的物资,见李问拒绝他的邀请,他也并不气恼,反而是理解的说道,“是是是,是本官考虑的不够周到。”

“不如咱们先到里边去,坐下来喝杯茶,好大家商议商议这一次赈灾的事宜该如何处理。

“好,本官正有此意。”李问笑着说道。

“钦差大人请。”

“吕大人请。”

一行人进了屋里坐下来,就有丫鬟送上了茶水点心。

李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茶是好茶,南岳云雾,地方进贡给皇帝的贡茶,外边卖的价格也不便宜,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喝的起的茶叶。不过想吕兴邦是襄州知府,一口云雾应该也是喝的起的,他问道,“你们谁能来说说下面地方上的一些情况如何?”

“下官见过钦差大人。”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说起了下边一些村子的情况,今年大旱,襄州这一代旱的特别严重,老天爷不下雨,地面都裂开了,庄稼一大片一大片的死去,农民没了收成,这日子没法过下去。

下面一些村子如今已经是十去九空,都已经没了人,还发生了好几起流民暴乱的事件等等

“吕大人,不知襄州城中现今的一个情况如何,城中如今的余粮有多少?,,李问心里有一个始终都想不明白的问题,据他所知,地方上有一个官府的粮仓,里面存放的是备用的粮食,也就是以备天灾用来救济百姓的粮食,那么粮仓里面是有多少的粮食,还是一点粮食都没有了。若是仓库里面没有粮食,那么粮食都到哪里去了。

这些事情他都要一一的弄清楚了,但是现在他也不好一开口就问地方粮仓的事。

其实从今年三月,这个旱灾已经开始有苗头了,只是一直到六月才开始爆发出来,等到朝廷接到了地方下面的折子,都已经是两个月后了。李问问道,“还有事到如今,有多少百姓是死于饥荒中,流民的数量有多少,你们有没有做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