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看到户部门口堆积的箱子和粮食,箱子里面是一箱箱的白银,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白银和粮食,李问的心里难免有震撼。

尽管他还不知道北地的旱灾具体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是他大概也可以猜测出受灾的地域和百姓应该不少,这些物资运送过去还不一定够。这里面有一部分物资还是朝中百官和商人们捐赠的,不然朝廷还不定拿的出来这么多的东西。

每次户部拨放银两和物资,户部尚书都会亲自到场监督执行,不然要出了什么问题,他这个户部尚书首先就要担起最大的责任。

“下官参见朱大人。”

见到户部尚书在这里,李问与赵向毅几个人上前去向朱广权行了一个礼。

朱广权向来人点了点头,他的心里多少都有点瞧不起李问,不知道皇上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去办。但是既然这是皇上的决定,也不容他们这些臣子们置喙,他们这些臣子们也只有遵循去做,只是朱广权对李问的态度算不上太友好,“李侍读,赈灾的银两和粮食全部就在这里了,你仔细清点好了,东西一出户部,户部就概不负责。别到时候路上出了什么问题,又回头来找户部。”

跟在户部尚书身边的小官拿了一本册子给李问,李问伸手接了过去,也不甚在意对方对他的态度,的确对方的官职比他高,是他要看别人的脸色办事,而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对他和颜悦色,他还算是心平气和的应道,“下官明白。”

李问看了一眼身后的男人,赵向毅明白过来,打了一个手势,后面跟着的一队士兵立刻的上前去检验物资。

此去襄州之行,除了两千名护卫,还有另外五百押运白银和粮食的士兵,要是赈灾的物资有什么问题,他们所有的人都脱不了干系。下面的士兵们都明白,因而检查起来都格外的认真

绕是这些士兵们活了小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白花花的银两。

赵向毅把原先在守城门的杨光禄调了过来,调到了此行去往襄州的护卫队里面。杨光禄这个人不同于京城中的那些世家子弟,他是从一个普通的士兵爬上来到现在的位置,这人看似粗矿,实则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这也是赵向毅看中他的一点。

“兄弟们,都检查仔细点儿。”杨光禄接到指令,带着下面的人干活。

没听户部的人说了东西一出,就不关他们的事了0

往日他们这些武将和文官就不对付,要出了一点什么事,这些文官都总会想尽办法推脱,把把帽子扣在他们武将的身上,以为他们没读过书不识字好欺负了是不!

“我们也去看看。”李问并不是不相信别人,而是要自己亲自看过了,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次赈灾的差事他要办的漂亮了,升职加薪那是必肯定,但是一旦半砸了,他头顶上的乌纱帽不保是一码事,还会连累到他家中的人,所以这一旦入了朝廷当官,头顶上时刻都悬着一把刀,凡事还是要小心为慎,况且他不觉得户部的人就可信了

朱广权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没一点本事还真的坐不下去,李问对这个人不得不防.这京城中的水深着,别第一回办事就让人给坑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李问让人打开一只只的箱子,亲自查看过一箱箱的银两,让人逐一的点清楚了,别出现什么纸漏

“你打开我看看。”

“好的,大人你瞧瞧。”

小兵把米袋的口打开,李问亲自动手去翻看过,查看完了上面的大米之后,他还抓着麻袋颠簸两下,把下面的米抖上来,他伸手下去,抓起一把米,翻看了一下颜色,低头仔细的闻了闻味道。他不是五谷不分的富贵少爷,因而很轻易的就分辨出上面的米倒还好,下面的米都是陈米了,李问回头对赵向毅说道,“你来闻闻。”

赵向毅看了一眼,凑过去闻了一下,也发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能有陈米,而不是什么发霉的大米,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赵向毅压了压李问的手,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可以了。”这个时候不可能全部都是好大米,必然会有拿来充数的陈米,只要数目对的上,问题不是太大,就可以了,这是大家私底下都明白的潜规则。

所以这才是让李问心里有气的地方,就是上面的官员放任,没准还会参与其中,下面做事的人才干这么干。

好米的价格责,陈米的价格便宜,有人拿陈米来充数,必然是有人从中间赚取了利润,也就是这些大家都明白的规矩,所以这些人才敢连赈灾的粮食都动手脚。

但是出行在即,他要追究起来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既定的出行时间。

这里面的曲曲折折多,要真查下去还不定会扯出多少人,而且就是这么一点拿陈米来充数的事,他要大动干戈的查起来,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