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但是以现在的大成的条件,并不适合开展这种重大的工程。若是勉强开展这种重大的工程,劳民伤财不说,肯定会从财政上拖垮整个大成,所以李问现在不会向皇帝提起这种建议,免得老皇帝好大喜功,真的要搞出这么一个重大工程出来。

李问陪着皇帝下棋,都是皇帝问,他就答,皇帝不问,他也不会乱说。

这也是昭宗帝喜欢李六元的一点,这个少年身上并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说话做事有理有据,在他这个皇帝的面前不畏缩不害怕,但是也不会满嘴都是恭维拍马屁的话。自从上次经过外使来京一事之后,昭宗帝的心里是有点信任李六元这个臣子,觉得这个臣子虽然年纪轻,但是

和别的老臣并不一样,这也是他喜欢招人过来陪他对弈的原因。

当皇帝问他,“若是朕让你负责到襄州去赈灾一事,你当如何处理这件事?”

李问听到皇帝问的这句话的时候,还愣了一下,心里在猜测皇帝是不是想让他去赈灾?但是随即他又推翻了这个可能,毕竟这个差事现在不知道多少爽眼睛在盯着,以他的资历还不够担这么大的担子,所以他想皇帝只是单纯的想问他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想了想,李问说道,”具体要如何做,还要看襄州那边的情况如何。但是微臣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微臣会让朝廷发放下去的每一粒粮食都到灾民的手中,每一个用于赈灾的铜板都花在百姓的身上,解决百姓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他自己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他当官,绝对不贪。想要赚钱有很多途径,唯独贪这一条绝对不行。不义之财,不取;违德之事,不为。抬头敢对青天,脚下踏四方土地。做人当要对得起良心,为官当要对得起百姓,做到问心无愧,夜里方能安眠。

“好,记住你今日说的话。”昭宗帝显然也没想到李六元会说出这样的话,而反应过来李六元的话之后,皇帝哈哈大笑。

李问摸摸鼻子,不知道皇帝在笑什么,不过现在见皇帝的心情好,他尝试着说道,“皇上,微臣想向你请个旨意。”

“哦,你要请什么旨意?”皇帝好奇,李六元是要请个什么旨意了。

“微臣想要办一份《民报》。”在皇帝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李问给皇帝解释了一番什么是报纸,他要办的这张《民报》是干什么用的,“皇上,外面的百姓们都不理解您这个皇上,他们只知道天子,却从未见过天子,未亲耳听闻过皇上您说的话,所以微臣办的这份报纸,可以把皇上想对百姓们说的话,刊登在这上面,让百姓们亲眼见到,皇上曰夜呕心沥血,都是为了万民。”

在后世报纸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东西,每天定时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分布,有新闻有报纸,还有各种杂事,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东西了解到整个国家和整个国际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

但是在这里,报纸还是一种还未诞生的东西。李问已经想好了,他现在先向皇帝申请办一个《民报》,要是后面办的好了,根据需要还可以办《商业报》《文学报》等等。

昭宗帝也是要面子的人,一听说这一份报纸可以让他在百姓们的心中树立一个勤恳为民的好皇帝的形象的时候,他就动心了0

李问一边说,一边观察皇帝的神色,知道皇帝这是心动了,他继续加把油,说道,“比方说,这一次襄州旱灾的事,以后后续的处理的进展,咱们可以通过报纸,让百姓们知道朝廷是如何办事的。

还有朝堂上发布下去的政令,可以通过报纸最快速度的传递下去给下面的百姓,这样就避免了百姓们不知律法政令,下面一些阳奉阴违的官员们也不敢随意隐瞒百姓,从而把这顶帽子扣在皇上您的头上。报上还可以报各种风闻趣事,文学文章……”

他们还可以通过报纸来引导舆论,不过这一点李问暂时是不会告诉皇帝的。

“行,你说的这事,朕这儿准了,办报的事就交由你负责吧。”既然这事是李六元提出来的,昭宗帝就把这事交给李六元去处理。

“臣领旨。”李问在心里比了一个y,没想到办报的事这么轻易就申请到了。

在宫里陪了皇帝下了两盘棋,两盘棋他都是以一步之差输给了皇帝,皇上那棋艺他就不在心里吐權了。但是羸了皇帝没什么好处,不如“不小心”输给了皇帝,博皇帝一个好心情。

从宫里出来,李问回去了一趟翰林院。

正好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放衙了,在翰林院整理了一下手头的东西,等到下衙之后,他拿了文稿回去,准备带回去继续整理这个。

这一天吃过饭后,李问就进了书房校对稿子,要校对一边过,不过遣词用字方面要尊重原作者,所以只要不是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他都不会做任何的修改,若是有疑惑的地方则记录下来,等回头再去找曹振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