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李问为小孩解释,道,“咱们把所有人,分成士农工商四个分类的人。世人总认为读书是

最高尚的人,商贾之物体、世俗之物是低下的,读书之人瞧不起商贾,认为他们身上有铜臭味”

“但是你看,这个社会如果没了商人,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从拿里来的?我们吃的菜、大米是从何而来?布匹和大米蔬菜都是农户产出来,但是把这些东西运过来,卖给我们的是商人。”李问用了一番话给小孩说了商人的作用和影响,然后又给小孩说“士农工商”这四者的单独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这士农工商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谁都缺不了谁。一旦缺了哪一个,这个社会都无法正常的运转。”

“你看咱们村子里为什么要开作坊,哥哥为什么要在京城开店。读书之人也是要吃五谷之物的人,所以所有吃五谷之物的都是凡人。既然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那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要吃饭,因为若是没有饭吃,咱们都要饿死。

所以我们首先要想着如何生存下去,如何吃饱肚子,咱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了咱们自己,或是咱们李家村,大家都吃饱肚子,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李问用小半曰的时间给小孩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从社会性到世人的眼光,最后说道,“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觉得这件事有份就不去做了,但是咱们去做某一件事,不一定就要告诉所有人了。

凡是咱们自己认为可以去做的事情,那咱们就去做,但是这件事不一定要咱们自己亲自出面去做,但是可以交给更适合的人去做,懂吗?”

“嗯,懂了,哥哥。”李浩鹏点了点头,听明白了他哥哥的话。

“你懂了就好,所以看一件事,咱们不能只从表面去看,咱们要懂得去分析,还有如何去应对才是最好的。”李问抓紧了时间就给他们家小孩讲各种各样的东西,主要是让小孩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他不希望自己的弟弟是一个腐朽而固执的读书人。

人要懂得去思考,才能够懂得应变。

懂得思考是比死记硬背书本和先生教给的那点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怡怡的许多读书人的身上就缺少了这样的一种东西。

妆梦阁开张,只用了半日,货架上的东西就卖光了,不少的人等着买东西都没有了。李瑾婉不知道他们店里的东西会这么好卖,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等到反应过来之后,就是满心的欣軎,让人回去多搬些货物过来。

刚好头发被风吹干了,李问用绳子随意的扎住了发丝,准备起身进屋去。

就听到了敲门声,李童急忙忙的回来了。

“大少爷,小少爷,店里,店里的东西都卖完了,四小姐让我回来运一批货过去。”李童今曰到了店里去帮忙做事,他和阿辰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

“哦,是吗?那不错啊。”李问的脸上也露出了笑,知道他们店铺第一天开张生意就这么好,他问了几句李童今日店里的情况。

不过在知道瑾婉那里让人回来多搬些货过去,李问则是拦住了李童,说道,“你每样只拿一点点过去,你告诉瑾婉,每日店里要限量出多少的货,不能一下子把全部的货物都卖出去了。那这样的话等货物都出完了,咱们不就没有货物卖了?”

“啊,是,少爷,你看我高兴的,都高兴的昏了头了。”在南阳的几年,李童也在铺子里帮忙看了几年的铺子,即便是他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到伺候他们家少爷这件事上,不过多少还是懂得了一些生意上的事。

所以他们家少爷这话一说出来,他就明白了。

“我写一张纸条,你一会带去给瑾婉。”李问去了书房一趟,写了一张纸条出来,把纸条交给了李童。李童听他家少爷的话,每样货物只拿到少量到马车上,接过他们家少爷给的纸条,放进了怀里,说道,“好的,少爷,我一会到了店里就把纸条给四小姐。”

“嗯,你们去吧。”李问留在家中,没有跟着一起过去

马车从铺子的后门进去,李童下了马车,指挥人一起帮忙把东西搬进去了店里。李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给李瑾婉,说道,“四小姐,这是大少爷给你写的。”然后把他们家少爷说的那一番话告诉四小姐。

“哦,是吗?我进去里面一会,这外头你看着。”李理婉接过了纸条,吩咐了一句,就往里面没人的会客室进去了,打开纸条看了一眼,纸条上只写了一行字:物以稀为责。

她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后面两日不管店里的生意多好,只要货架上的货物卖完了,就挂上售完的牌子,并不会再多添货进来,铺子的货物一卖完就会关门,等第二日才会开门做生意。

一开始还没有那么多的人知道妆梦阁,是因为京城中某位夫人买了一套妆梦阁的胭脂水粉和香水,她用胭脂和口红化了妆,用眉笔描了眉,身上涂抹了香水去参加一位夫人举办的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