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两个人说了一会话,就分开,各自的回家去了。

dijiuzww,赠会员,领福利:)

第十三章,在翰林院的日子

第二天到翰林院上班,李问在藏书阁里找到了关于临川的地方志和文献记录。好在翰林院的藏书阁够大,这里面有大量的藏书,关于各地的地方志和文献这里都有详细的记载。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他了大量关于临川的地方志,上面记载了临川的地志、地记v图经、方志等等,全面地了解了临川当地的自然、政治和经济,社会人文等等的一些情况。

中午简单的吃过一个饭,然后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出了一沓资料,李问根据前世所获得的知识,还有综合临川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的耕种模式到商业的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写出了一整套的方案出来。

这么一忙活,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两人约了晚上一起吃饭,到了下午翰林院放衙之后,李问和陆知书一起回去,到了陆知书那边去。

“知书,这是给你的。”李问把一个袋子交给陆知书,陆知书看着李问的眼里有着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伸手接了过去。李问说道,“你不是要到临川那边去当县令吗?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一份小礼物,里面是给你整理出的资料,还有给你写的一套计划方案,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让你拿去做个参考。”

李问是希望自己的用心可以帮的上朋友的忙,毕竞等陆知书到了地方上去任职之后,两个人往后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只能通过书信往来。但是许多事情在书信上自然没有当面讲的清楚,所以现在要有什么事,他们最好能当面讲,好过到时候通过书信沟通,一封书信往来都要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个世界没有专职送信的邮差,他们送信还要托往来的商队送过去,所以书信在邮寄的过程中还具有很大的不安全性,因此一些事情就不方便在信上说。

原来如此,陆知书说道,“谢谢,阿问,你有心了。”

“能为朋友做一点事,我还求之不得呢。这是我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弄出来的,因为时间有点紧,所以我找的资料可能不是太全面,还有我为你写的计划书,给你做一个参考之用。这是我写的初稿,字迹有点療草,你不要介意。”因为明日一早陆知书就要走了,他只有一天的时间来为朋友准备这一份东西,所以写字的手速比较快,因而字迹就有点潦草,里面还有涂涂画画,担心会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李问就解释道。

陆知书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东西看了一眼,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纸张,每张纸张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看的出来为他写出这一份东西的人的用心,这让他的心里很感动。

就连他自己,在知道自己要到临川那边去当县令,他也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临川那边的一个情况,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一个什么地方,并没有进行这么详细的了解,他还想着在去的路上再慢慢了解。只是没想到好友为了他,在这么短短一天的时间内,就为他整理出了这么一沓厚厚的资料。

“没关系的,你写的字,我能看的懂。这一份东西,已经很好了。阿问,我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心情。”陆知书握着这一份东西,他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他说道,“你为我准备的这一份东西,肯定能帮的上我的忙的。”

“呵呵,能帮的上你的忙最好了,我还担心帮不上你什么忙呢。”李问的脸上露出了笑,

对陆知书说道,,“等你到了那边,记得给我写信回来,咱们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在信上交流。

“嗯,好。”陆知书把东西装回了袋子里面,交给小廝拿去放好。

两个人一起吃了一个饭,喝了一杯酒,说了一些关于京城和临川那边的事情。李问也为陆知书解释了一番什么叫梯田种植,关于梯田种植的好处和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农田的灌激用水等各方面,他都大概的提了一下。

见天色晚了,李问就起身要回去了,对陆知书说道,“你明日一早就要走了,今晚你早点睡,好好休息,明日才有精神。我回去我那边了,等明早再来送你。”

“嗯。”陆知书送了李问到门口,李问让陆知书不用送他,带着他的小书童一起走了0

站在门口的陆知书看着少年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的地方,他在门边站了一会儿,心情有点失落的往屋里走了回去。

第二天一早,李问送了陆知书出到城门。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知书,我就送你到这里了。小童,倒两杯酒出来。”李问说道。闻言,跟着的李童手里端着一个酒壶,倒了两杯酒出来,李问接过两杯酒,一杯给了陆知书,一杯给他自己,他敬陆知书道,“这一杯敬你,此去临川的路远,希望你去往临川的这一路一帆风顺,路上平安。还有祝你在那里能够一展鸿志,当一个百姓们称颂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