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史官有记录史实,风闻奏事的权力,前面还有两个作死的史官不怕死,想用激烈的言语骂醒皇帝,惹怒了皇帝,当场被皇帝扣了一个大不敬的帽子,让人拉出去砍了,所以现在就是史官在皇帝的面前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当然要想作死的,谁也拦不住。

但是即便是如此,起居官的职务仍然是大把的人抢着想要去担任。

李问现在才刚入翰林院,所以他还没有资格担任皇帝身边的起居官的资格。若无皇帝召见,他连皇帝的面者&见不上,所以他现在是只能在翰林院这里当一个小小的史官,日子过的清闲,每日看看书,翻翻前人撰写的实录,找出里面有错误的地方。不过还真的让他找出了不少的小错误,这些要先记录下来,报备给上官之后,确定了是真的错误的,才能更正过来。

七月半,是中元节,民间俗称是鬼节。

上一次谢云飞说过七月十五这一日是赵向毅的生辰,所以李问就记住了,实在是这一天有点特别,所以很容易就记住了。他在京城这里称得上是要好的朋友其实也没几个,他是把赵向毅当成了真正的朋友,所以朋友的生日,李问就想帮赵向毅庆祝一番,毕竞一年才有一次生日,自然是要好好过。

所以在这前一日,李问就让人给赵向毅送了一个信,说今天请他喝酒,赵向毅也同意了。

上辈子每到他生日的那一天,李教授和宋女士就是再忙都会记得他的生日,两个人会陪着他一起过。这辈子他阿娘每年都会记得他的生辰,李问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每到他生辰的那一天,他阿娘一早起来就会亲手给他做一碗面,上面卧一个鸡蛋,那个时候全家都只有他生辰的那一日能吃到一碗面和一个鸡蛋,一碗面条和一个鸡蛋是他们全家最奢侈的东西了。

到了后面这几年,他们家的日子一日一日过的好起来了,家里要吃什么都有。但是他也到了外面去读书,只有年节才会回到家中,所以他许多年的生辰已经没吃到他阿娘亲手做的面条和鸡蛋了,那是他最怀念的东西。

所以对李问来说,生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曰子,是值得每个人都好好过的一天。

生活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才会显得更庄重。

他还是约在了上次吃饭的小馆子,他们上次来过这里吃饭,都知道这个地方。李问早一步就都了这里,他在这里借用了别人的厨房,在厨房里面亲自给今日的寿星做一碗面条。

赵向毅到的时候见到了李六元的书童,没见到李六元。李童在门口等他,见了人到,他说道,“赵大人请坐,我们家少爷……等会就过来?”

“嗯。”赵向毅认得李六元身边伺候的小奴才,见到小奴才在这里,知道李六元必然是会在这里,他并没有问什么,在一张空桌子上坐了下来。

等锅里的水滚了后,把拉好的面条下了锅,等到水开了之后,再往里面放一点冷水,等到水在一次开了,面条就熟了。李问用勺子把面条捞了起来放到碗里,然后再把两个鸡蛋放到上面,舀一勺子鸡汤上去,往上面撒一点小葱。

大功告成!

“少爷,外面赵大人到了。”李童进了厨房,跟他们家少爷说了一句。

“好,我这里也好了,咱们出去吧。”李问把面条放到托盘上,端了出去。走在前面的李童把帘子撩了起来,李问就见到了坐在里面的男人,赵向毅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李六元来了,男人看向李六元手里端着的东西。

李问问道,“哈哈,赵大哥你来了啊,你等很久了吗?”

赵向毅说道,“没有等很久,我也是刚到。”

李问把手上的托盘放到桌子上,把上面的一碗面条端出来,赵向毅看了一眼面前的大碗,里面是煮好的面条,他的视线又看向少年。李问的脸上带着笑,说道,“这是我借用别人的厨房,为你做的寿面,你尝一尝味道如何。”

“我以前过生辰的时候,我阿娘都会为我做一碗寿面。我们那里的习俗是说吃了寿面就会长寿,所以过生辰就要吃寿面的。赵大哥你快吃面吧,看着我干嘛?再放就要糊了,面糊了就不好吃了,要趁热吃才好吃。”李问把一双筷子递给赵向毅,让男人快吃面,这面要放糊了就不好吃了。

“嗯。”赵向毅的视线从少年的脸上,到少年手里拿着的筷子,他的喉咙滚了滚,伸手去接过了筷子。

李问在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催促赵向毅快点吃,尝尝他的手艺好不好。赵向毅握着筷子,夹了一口面放入口中,入口的面有劲道,不咸不淡,味道刚刚好,抬头对上少年一双带着希冀的眼,李问问道,“赵大哥,这面怎么样,好吃吗?”

“嗯,好吃,很好吃。“赵向毅在好吃的前面加了一个“很”,很好吃,这是他吃过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