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嗯,哥哥说的对……”李浩鹏觉得他哥哥说的很有道理,张嘴打了一个哈欠,沉重的眼皮慢慢地阖上了。

李问又叨叨絮絮的说了好些话,想到小孩要天天晚上跑到他这里来睡觉也不行,他说道,

“小宝啊,你今年都七岁了啊,不能老和哥哥一起睡觉,所以你在哥哥这里睡完了今晚,从明晚开始,你得回去自个的屋里睡觉啊,可以不?”

小孩是年底十一月生的,所以月份小,说是七岁,其实还未满七岁。这个年纪的小孩,要放在现代还是在上幼儿园的年纪,只是按照这个时代的人十五六岁就成亲生子来算,六七岁的年纪就要能够懂事了。

如果是要走科考仕途的,打三岁起就要读书识字,十岁左右就考童生试了。他们家小孩六七岁这个年纪,起步还算是晚的了,不过现在他把小孩带在身边,由他亲自教导个两年,要考过童生试并不难,争取能在三五年内拿到生员的资格就最好了。

等了一会,没听到小孩的回应,李问低头一看,发现小孩睡着了,小肚子一鼓一鼓的,打着轻轻的呼噜,也不知道他说了这么多,小孩有没有听进去,他忍不住的就笑了。

夜晚的京城安静了下来,城门关闭了,街上的铺子都关了门,道路上没了来往的行人,偶尔的有一辆马车或者是小轿子匆匆而过。打更的两名更夫,一人手中拿着锣,一人手中拿着梆,边走边敲,“笃笃晚恍一”

打更的更夫边走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時--略!咚!咚!咚!”

打更人一夜敲五次更,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到第五次就是五更天了。五更天过后,天很快就会亮了。打完了最后一次更,打更的更夫就能回去睡觉了。

熬了一夜,到了这会是人最累的时候,两名更夫边走边打着哈欠,对另一个人说道,“打完了今夜最后一次更,咱们可以回去睡觉了。”

在这个时候,皇帝已经起床去准备上朝了。

而要去上朝的官员们则是要更早就起床,早早的就出了门,坐上了轿子出门,一顶顶小轿子往宫门前过去,就像是小鱼往大江汇聚到一起一样。

一顶顶小轿子在宫门前停了下来,穿着朝服的官员们从轿子里下来,站在轿门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才举步往宫门前走过去。大臣们见了面,相互之间打一个招呼,就找一个地方站着等候。

在卯时之前,大臣们就要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敲鼓声敲响时,宫门开启,百官们依次进入,大臣们穿过一面面宫墙,走了老长的路,才能到达保和殿,等待圣上驾临,而后开始一日的早朝。

上朝的官员是没法分品阶的,因为各部门的官员等级不同。

在大成,一般上朝的话,内阁大臣和丞相、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大员,六部侍郎是正三品,但是六部给事中只是七品。都察院的御史也能上朝,都察院御史一般只有六七品而已。地方官的话,四品衣裳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抚了,并且是有重要的情况汇报,听诏后才能入京上朝。

整个大成三品以上的官员其实很少,总共才百余人。除了内阁大臣和丞相以及六部尚书、侍郎,还有各个部门的一二把手,官职都是在正三品以上。大成上朝,特殊情况除非,平日一

般都是上早朝,时辰大概是在辰时开始,由内阁大臣和丞相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以及都察院御史参加,他们的官职大多都是正四品以上。

另外还有给事中,起居舍人,是常侍在皇帝身边的近臣,但是这部分官员的品阶不高,大多是在六七品左右,他们都具备上朝的资格。在京城的亲王侯爷、太子v皇子,郡王等等,都可参加早朝,但是不做硬性规定。太子和皇子一般是在过了十六岁之后,就有具备上朝听政、参与政事的资格了。

另外上朝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所奏的事情的情况而定,有事则长,无事则短。

stnme

这一天是李问第一天到翰林院去当差,正好他们家小孩也是第一天到书院去读书。

京城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就有好几百人,所以并非是所有的京官都具备上朝的资格。他一个从六品的小翰林,在没有皇帝开的特例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去上早朝,所以李问也就不需要半夜就起床去上朝,只要辰时之前到翰林去点卯上班就行了。

一想到上朝就要半夜就起床出门去上早朝,李问就想他还要不要考虑这辈子都待在翰林院里面得了,或者在京城混个两三年就申请调往地方去当官也不错,免得以后每日午夜就要苦通的起床去上朝了。

所以现在他不用去上早朝还是很轻松的。

翰林院那里是卯时点卯,辰时上班,也就是早上七点钟才开始上班,他只要在这个时间之前到翰林院去报道就行了。而书院那里是卯时读书,也就是早上五点就要到那里去读书了,正好他去翰林点卯前还有一个时辰,李问就先送他们家小孩到书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