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是是,劳小公子挂念了。”

原来如此,所以小公子才会过来看看他们。

许久没见过小公子,他们不少人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都会提起小公子。在知道了小公子高中状元,以后会留在京城当官之后,他们都以为小公子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他们日后再也见不到小公子了,为此他们还有些难过。

但是同时他们也替小公子高兴,因为小公子中了状元,以后能留在京城当大官。

dijiuzww,赠会员,领福利:)

第九十一章,半公开

“若是你们不忙的话,我们边走边说,我正想在这里走走,看看地里的庄稼。”李问伸手去摸了摸地里种着的庄稼,问起了今年地里的庄稼的长势如何。从地里的庄稼的长势看地出来,庄子这附近的农田的庄稼长势都还不错。

他在南阳读书那几年,废了很大的一部分的时间和心思在庄子这边,都是在搞这个种地的事情。他们这边地里的庄稼用的种子都是经过优化和选择出来的,以及对地里的管理方式都是比较先进的,所以他们现在的成果也是显然。

种地并非是盲目的去种就行,还讲究种的方式和管理的方式,他花了很大的一部分的时间和心血在管理人员的培养上面。

“不忙不忙,我们陪小公子走。”这些人一个个都不愿意走了,他们好不容易见到小公子来一趟。等日后小公子去京城当官了,他们这些人再想见到小公子一面可就难了。

见到大家都不愿意走,一路上跟着他的人越来也多,其中有几个是他挑选出来的区域的管理人,李问问起了每个人负贵的区域的事情,每个区域的管理人都能回答的出来。

他们从外围走到了里面去,走到了棉地这边,李问问起了今年棉地的种植情况,问道,“今年庄子这边有多少户的人家种植棉树,种植的棉树的量有多少。”

“小公子请放心,我们今年种植棉树的人家大大的增多了。”棉地的管理人报了一个数目,庄子这边有多少户的人家种植了棉树,他们今年种植了多少亩的棉地,比去年多了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

“嗯,不错,等今年看看,地里的棉花产量能不能达到我们预算的程度,若是能做的更好,那自然是好的。”可见就算是他不在的这段时间,这些人一样的有把地里的庄稼都管理的很好,李问对此还是很满意的,又是问了一句今年预计可以产多少棉花。

管理人报了一个数目,说道,“按照去年的生产,这是我们预计今年可以种出的产置。”

以前李问都是让大家把每年地里的种植面积、产量如何,按照人头、数量,产置,都一一的记录清楚。去年的一个种植情况,与今年的一个种植情况如何,都要记录下来,有了对比才能知道问题是在哪里,日后才能去改进。

他们每年还在年初就做一个估算,若是等到后面能超额完成目标的都有奖励,不能完成目标的是要受到处罚,所以不用他督促,这些人自己都会想尽办法去伺候好地里的庄稼,希望能够达到预算的产量,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笔奖励,还有就是能够得到小公子的赞赏和大家的认可。

李问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认识到,想要种好地,还有许多的方式可行,大家要勤动脑子。农民并非是一群身份低贱的人,他们一样有尊严和身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曰子过的好,能够活的和所有的人一样。

他这些年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这些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哪怕是同样的种地,大家对生活都有了期待,脸上多了笑容,日子过的就更有盼头了。

“哦,原来如此,真看不出来啊……”谢云飞听到李六元和这些老农们的谈话,他发现李六元对地里的这些东西是了解的头头是道,俨然成了这些老农们的领头人,甚至是比这些老农们都还了解地里的这些事务。

他现在终于明白李六元为何会说出民才是国之根本这样的话了。民,的确才是国之根本。

谢云飞不禁在脑子里设想一下,若是他们大成的每个地方都能像这个地方一样,农民地里种出的庄稼能这么好,还用担心地里种不出粮食吗?地里种出了粮食,百姓们还会饿肚子吗?百姓们的手中有了粮食,朝廷还会没有存粮吗?朝廷有了粮食,边关的将士们还用饿着肚子去和敌人打战吗?

这不禁让他眼眶有些发热,李六元做了一件比天下所有读书人和当官的人都要伟大的事,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并不关心百姓的日子过的如何,不知道地里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不知道何为民,何为国。因而这些人当了官之后,才会一心的想着自己的利益,并不会去考虑民,更不会去为民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