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投石问路

小安子来历清白,天赋上等,必然受到提拔重用,以消减易公公在内侍司的遗留影响。

周易看向值殿监方向,里面坐着总提督忠公公。

「小忠子,敢不敢收这个送上门的干儿?」

敢收,说明小忠子确实掌握实权,也说明在宫变之前就背叛周易,暗中为太后等人通风报信。

如若不敢,那就是前台傀儡。

周易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平西王不反叛,太后一系必死无疑。

「无论小忠子还是小许子,都没本事弑君,无大功而居高位,大可能是引诱咱家报仇的陷阱!」

一夜无话。

翌日。

周易与小安子同

行去东直房吃饭。

另一个年岁小的内侍,名叫小伍子,性子内敛,默不作声的跟在两人身后,像是个小跟班。

小伍子与人说话时,总是一副瑟缩恐惧的模样。

寻常人只当小伍子胆小懦弱,却瞒不过识人无数的周易。

表面装的再像,也难以掩饰细微习惯,譬如吃饭前整了整衣襟、先吃菜叶后吃肉片,咀嚼时没动静

种种迹象表明,小伍子出身,并非他说的穷苦人家。

周易并不在意小伍子,宫里边的人谁没点秘密,也不会强迫他做探路石,有小安子就足够了。

转眼到了腊月末。

晌午时分。

周易在宫门口值守,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

文武百官下朝,脚步匆匆的向宫外赶,大多数面色阴沉,性子火爆的更是骂骂咧咧,显然对早朝不满意。

「北边那位何曾缺过军饷,朝廷还一个劲儿的发钱!」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谁让你不是王爷?」

「本官乃国朝精忠,可不去做什么异姓王!」

「慎言,慎言!」

百官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请太后撤回向北疆大军拨发军饷的决议。

先皇驾崩后,镇北王做事愈发肆无忌惮。

先是借口宣府府尹贪墨军饷,不经三司就砍了脑袋,后将东厂、镇抚司的办事衙门拆了,自设执法使监察地方官吏。

这般经营,北疆堪称国中之国,偏偏朝廷还要发放军饷!

周易站在宫门外,将百官说的话全部记下,对朝堂不满的是盟友,支持太后的必须铲除,摇摆不定的可以拉拢。

下值回到屋舍。

小安子与小伍子已经回来,正在温习白日所学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