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页

秦先羽伸手一摄,接了过来,翻开一看,却是一幅画像。

那画像上面是一个年轻道士,容颜清俊,眉宇温和,背负仙剑,腰挂玉牌,正是与自家面貌一般无二。在画像角落处,落有善言二字。

年轻和尚说道:“此为善言画像,半日之间,传遍三万里淮阴山,并往外传递。这位施主可是要与小僧说,你不是善言?”

秦先羽说道:“贫道正是善言。”

年轻和尚微微一笑,说道:“看来小僧并未寻错人,那便请你这位号称无敌于百岁修行人的剑仙赐教了。”

秦先羽收了守正剑,说道:“贫道为何要赐教于你?”

和尚怔了一怔,然后说道:“你自称无敌于天地百岁剑仙,又称剑仙之辈乃是修行人中最为绝顶的一类,浑然不把天下间未满百岁的修行人放在眼内,而小僧正在此列。为何不能让你赐教?你若不应我,如何令人服气?莫非你是怯弱了?”

秦先羽缓缓说道:“百岁之下,任何修行之人前来,贫道都会应战,而你却不成。”

那和尚略感恼怒,说道:“为何?”

“你一介出家人。何以讨战?”秦先羽说道:“你说我不应战,便不能令人服气,可见你心气不净。”

和尚如遭当头棒喝,立在原地。

“你道我狂妄无边,又说我心中怯弱,但佛经有言,佛祖有万千面貌,可作慈悲悯人之状。可作佛陀怒目之态,一切外貌均为表象,唯有本性真如,唯有本我不变,才是真佛。”秦先羽徐徐说道:“可你……为何只注重表象?”

和尚呆了一呆。

“你自称前来蛮荒疆域普度众人,然而此乃善举,在你眼中竟是随口所说的言语,心中无众生之念。只是一味想着普度众生,获得功德。似是无奈完成职责,而非本心之愿。”秦先羽沉声喝道:“你可想过什么是普度众生?你看蛮荒无数生灵,你不去度化他们,反而来此争强好胜,如何称得是普度众生?你又如何称得上是得道高僧?”

“你自称未满百岁,可修道无穷。佛法无边,俱是达者为先,无有长幼之别。昔年佛祖入世,千百岁之龄行走人世,尚且向凡尘俗世之人求教。何曾在意过岁数几何?”

“你听闻我自称百岁无敌,便放弃普度众生的之念,匆匆赶来,只求争强好胜,生怕被人压了名气。”

“佛家注重心性,以六根清净为重,无贪嗔痴恨爱恶欲,避三毒,驱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