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古时炼气之士,善于吐纳,修炼真气,能采霞取气,吞云吐雾,修炼的只有一口真气。”青衫秀士说道:“这一口真气,没有境界之限制,随着每日修行,日益增长。如此循序渐进的修炼之法,就如同水滴,一点一滴,日益积累,渐渐能成江河湖海。”

“后来,天地气息浑浊,不如以往那般清净。”

“换句话说,也即是灵气稀薄,不如以往来得纯净。”

“此后,便由炼气士,衍生出了修道功法。”

青衫秀士语气中不乏叹息,颇有感慨之意,说道:“相较于炼气士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积累,修道又是不同。”

他顿了一顿,有些感叹。

这欲言又止的高人姿态让秦先羽颇是苦笑,又问道:“敢问先生,两者何以不同?”

“修道有境界划分,便自是不同。”

青衫秀士说道:“练气境界,就如同一个水盆。当你真气足够,达到练气巅峰,就如水盆里的已经满溢,即便再如何努力打坐修炼,增长的真气也无法容纳,只得消去。”

秦先羽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把练气境界比作水盆,真气比作清水。

当修成练气巅峰,也就是水盆满溢,再如何修行打坐,增长的真气也会流逝。就像是往已经满溢的水盆里继续倒水,总会外溢出去,无法留存。

从这一点来看,限制极大,却是远不如点滴积累的上古炼气士了。

然而秦先羽却能断定,修道必然不止于此。

果然,青衫秀士又道:“而从练气境界突破至罡煞境界,就如同水盆换了水缸。”

秦先羽不禁说道:“如此算来,每一个境界提升,就如同水盆换了水缸,水缸换了水库,如此变化?由池塘便作湖泊,湖泊化为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