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快生了

2011开始 辛老七 2183 字 2022-08-28

聊了一阵,饭菜上齐,边吃边聊。

吃了半个小时,天已经黑了。

陈耀东问:“你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罗美感觉脸有点烧,但还是说了:“两百。”

陈耀东很吃惊:“两百能够?我表妹也在京城,听说吃饭一个月就得三百。”

罗美低着头说:“吃不了那么多,食堂的饭很便宜,一天五块钱就够吃了。”

“……”

陈耀东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一天五块钱伙食费……

学校的饭确实便宜,馒头夹菜一块钱一个。

可问题是,谁天天吃馒头夹菜。

不过他毕业是外人,有些话也不好说。

吃过晚饭,罗美回学校了。

陈耀东则回酒店加班工作,给公司的一干头头们打电话。

除了新上项目,今年公司的重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夯实基础。过去两年兴邦农业公司可以说一直都是比较粗放的管理,而随着摊子越来越大,再粗放下去肯定不行的。

三五个人靠人管人,三五百人得靠制度管。

队伍需要锻炼,管理体系要继续完善。

不把基础给打牢了,再这么扩张会把蛋扯碎的。

本来打算在京城干上一个月,三月中旬去接上媳妇一块回景安的。

结果隔天接到电话,省领导要下去调研,不得不匆匆赶回了景安。

大领导的每一次调研都是有目的的,可不是随便下来走走。

项目在省里能不能通过,就看这次调研。

陈耀东当然要打起精神,回到景安就去了市里。

大老板面授机宜后,又开了个会安排了下任务。

只给了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市里在紧张准备,兴邦农业也在准备。

三月十号。

省里大领导轻车简从到了景安,在市里开了个短会后,就在市领导的陪同下开始调研景安市各业发展情况,第一站就选了刚刚落成的农牧产品批发市场。

现场早就收拾干净,该清的全部清了,整齐有序。

陈耀东做足了功夫,亲自担任讲解员,给领导们介绍批发市场的各项功能,以及后续的招商计划和未来对批发市场的定位,曹兴平拎着个音响跟在后面。

看完批发市场,又去三营看了看正在开发的耕地。

这也是市里的重点项目,兴邦农业斥巨资拿下了大头。

看批发市场时,大领导只是听和看不表态。

到了三营,看到辽阔的荒原上正在开荒的施工队,才露出了满意神色,先表扬了市领导几句,最后没忘表扬了陈耀东几句:“现在的年轻人肯踏踏实实干点实事的没有几个,一心发展农业的就更少,肯大规模投资基础农业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小陈好好干。”

看完三营,又去看了看市里选的几家有代表性的农牧企业。

第一站去了景安的龙头企业景通牧业。

景安没有大营国企,景通牧业是景安的龙头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广,主营奶制品和农产品类加工,也有各类作物制种,去年营收突破了2亿,员工总数六百多。

在全省建了十几家大型的养殖场,主要饲养奶牛。

在三营也拿了一万多亩地。

去年还入选了河西省民营企业50强。

这样的规模扔到南方不值一提,但放到景安,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陈耀东和景通的老板张华金也不陌生,老张毫无疑问是个能人,只用了六年时间就把景通牧业干到现在的规模,没点能耐可不行,但没人知道的是,老张天天晚上睡不着觉。

无他。

欠的债太多了。

资产负债率超过了90。

扩张是需要成本的。

特别是重资产的农牧业,拿地建厂房买设备样样都得钱,回报率还不高,只能通过借贷融资来扩张,像陈耀东这种不从银行贷款,拿自己的钱往里砸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看了几家企业,大领导在景安住下了。

次日,十几辆车去了南山平原。

大领导看了一圈,听了听汇报就走了,没有表态。

回景安的路上,陈耀东跟郭老头讨论:“你觉的问题大不大?”

“问题不大。”

郭老头道:“农业基础投资不是房地产,保耕地是国策,这么大规模的投资,省里不可能不支持,不然大领导也不会亲自下来调研了,等着就是了。”

陈耀东放心了,回到市里,就去找大老板哭穷。

哭穷是假,目的是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