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世家子 清涴 1577 字 2个月前

顾淮之也挠头,这就是文盲太多的弊端了,想做点有技术含量的事儿都阻力重重。

不过顾淮之脑筋灵活,略一思索便想出了对策,“朝中印书还用雕版印刷,只有报纸这边用活字印刷术。招几个年纪大的落第秀才进来让他们负责印刷之事,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官身,不入匠籍,想来他们不会不乐意。”

年纪大的秀才基本科考无望,又不能做官。眼下朝廷直接给他们一个官身,那还要什么架子,怕是都得争着抢着来报社干活。

顾淮之估摸着,等到报社人员配齐,众人知道报社由福王坐镇后,怕是举人和同进士都想削尖脑袋进来担个一官半职。

没办法,元熙帝目标明确,太子地位稳如泰山,其他皇子就算有心争一争,但无论是圣宠还是实权,绑在一块儿都不够太子一根指头的。

这种情况下,福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任皇帝和下任皇帝的心腹,福王府肉眼可见还能兴盛三代,现在还不赶紧过来抱大腿,什么时候抱?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还混什么官场?说句世俗的话,哪怕他们过五关斩六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夺得状元之位,都不一定能和福王这等实权王爷挨上边。

看看顾淮之下一届的那位状元,现在还蹲在翰林院编书呢,至于榜眼,受不了官场氛围辞官回家当名士了。探花稍微好一点,现如今也就进了一次宫为元熙帝讲过经。

这些才是官场常态,顾淮之…那就是个变态,升官速度那叫一个吓人,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的人才。

还是那句话,混官场,有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最简单的例子,顾淮之的小叔顾玦,学识一流,正经论起学问来不输大儒,名声响亮得很。但那性子…就算顾玄当吏部尚书,圣眷正浓的时候,都没敢让他当官。就是怕他一张嘴叭叭把人得罪光,最后被人套了麻袋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清高正直有本事的,自然能走出一条风骨路,但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趋利避害是本能,没道理放着福王这个金大腿不抱,有平坦路非要去走崎岖小道。

元熙帝也想到了这一茬,面色缓和了不少,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

不过几个官身而已,连品阶都没有,小事情。

倒是那个活字印刷术让元熙帝感到很是新奇,还打算弄好字模后亲自去看看。

报社大框架和主要运转模式以及报纸内容都定下来后,大晋第一家报社也轰轰烈烈地开张了。